“起!”一声号子,伴着清晨水库的粼粼波光,沿着宽阔的水面传向远方。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渔场,一个网兜从水下被缓缓拉出,近百条鱼随之出水,每条都有7斤多。拉起网兜的并不是工人,而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臂。“这是我们设计的作业平台,一上午用机械臂能捕捞8吨多鱼。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渔业关系着老百姓的“菜篮子”。近年来,我省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持续提高,水产品产量连年增加,现代化设施渔业正朝着多元化、生态化、高质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养殖池塘面积5万余亩,养殖网箱面积510亩,工厂化养殖车间4.
近年来,景泰县立足渔业发展现状,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特有的盐碱地,积极探索“科技兴渔”新路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海大集团,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广陆基工程化、池塘设施化、循环水工厂化等生态高效养殖方式,实现渔业增效、生态增绿。
原标题:兰州市渔业中心开展水产养殖春耕备耕工作指导中国甘肃网3月19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 3月18日,记者从兰州市渔业技术中心了解到,近期来,该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养殖场(户),专题调研指导水产养殖春耕备耕工作,以加快补齐水产养殖业发展短板,做好水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本报记者 宋朝军图①:工作人员在检测水质。 图②:刚刚捕捞出水的冷水鱼。 图③:初级加工车间内,工人在对刚刚捕捞出水的冷水鱼进行加工。 图④:工人在辅助收网。 以上图片均为永靖县委宣传部提供数据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因地制宜推广现代渔业人民日报记者 宋朝军“起!”一声号子,伴着清晨水库的粼粼波光,沿着宽阔的水面传向远方。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渔场,一个网兜从水下被缓缓拉出,近百条鱼随之出水,每条都有7斤多。拉起网兜的并不是工人,而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臂。
榆中县科技局深入榆中裕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兰州百合脱毒种球立体快繁示范推广项目近年来,兰州市科技局以东西部协作为抓手,围绕高原夏菜、百合、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技术需求,深化与天津市科技部门合作,全年实施多项科技协作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带动3个县域农业产业链升级。
我省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技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经过几十年长期努力,在地质勘探、核物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制品、航天航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不可替代、国际影响较大的优势学科群,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做好“水文章” 养出“致富鱼”隆冬时节,走进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库区,甘肃文祥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大型三倍体虹鳟鱼养殖场映入眼帘。这里是甘肃省最大的大型三倍体虹鳟鱼养殖基地,工人在现代化全冷链流水线的台面上有序忙碌着,几分钟后,1箱500公斤左右的三倍体虹鳟鱼便完成封箱。
庄薯根繁叶茂。本报记者 胥富春 文/图马铃薯属粮菜兼用型作物,又是加工增值的高效作物,我国总种植面积及产量世界第一,因其营养全,低脂、低热而广受城乡居民喜爱,是适宜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庄浪县数十年如一日,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不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