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据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介绍,规范预付式消费是此次《条例》立法的一个重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一是设立“书面合同”的义务。
顶端新闻记者 郭爽爽 景凌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投诉热点难点,也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灾区。7月1日,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政宣会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召开。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齐志明)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民政局、市教委、市消保委等部门,针对婚介服务、家庭装饰等领域,联合推广10个消费合同示范文本。凡“预付款式”消费,经营者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近几年,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各类消费投诉举报中,合同纠纷相对较高,以2023年为例,合同履行问题占了12.3%。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近日,某瑜伽公司多门店接连闭店,消费者维权要求退费引发社会关注。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费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商家首选。然而,随着预付费模式的发展,预付费行业“跑路”事件逐渐增多,“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李英锋当初选好了教练,练得好好的健身房却要更换教练,尽管课程不变、课时没少,消费者能拒绝吗?又该如何维权?近日,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健身房私换教练,消费者要求退还课程余额遭拒绝的服务合同纠纷案。
收款不退、过期作废、限制转卡、卷款跑路……6月6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预付式消费中诸多无效的“霸王条款”。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今年6月20日。
“办卡容易,退费难”“变相涨价,质量缩水”“卡还在,店没了”……预付式消费在众多领域火爆的同时也带来种种乱象,成了不少人的烦心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公布,将于今年7月起正式施行,规范预付式消费是这次《条例》立法的一个重点。
据央视新闻报道,预付式消费,如办卡、充会员,本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模式,既能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又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然而,现实中却常出现“办卡后商家跑路”“充值容易退钱难”“合同里藏霸王条款”等闹心事,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商家的信誉受损。
办卡容易退卡难,不少爱美人士在美容机构推销下办理预付卡,通过预先充值一定金额的方式得到优惠和免排队等服务。预付费也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经营模式,然而,部分商家制定霸王条款、设定使用条件甚至卷钱跑路,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了不少纠纷。
近年来,预付费消费模式迅速普及,涵盖了健身、美容、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这一模式为企业融资和消费者便利提供了双赢选择。但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虚假信息和合同陷阱侵害消费者权益,导致纠纷频发。在正在举行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预付费消费市场治理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