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依法重拳打击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情况,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国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包括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在内的网络安全,事关每一个上网群众的总体安全,必须共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官网消息,8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成效情况。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表示,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脸识别验证类犯罪伴随而生。
来源:法治日报 提到肖像权,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面部特征。如果运用时下流行的“AI换脸”技术将面部进行更换,仅保留装饰装束、身体形象及场景环境等,构成肖像侵权吗?运营者擅自将含有肖像权人肖像的视频存储在应用程序中作为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合成视频要素模板,责任应当如何认定?
据央视新闻消息,AI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关专家介绍,AI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能自主深度学习,比如说,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细节进行深度学习并且进行模仿。一些不法分子因此盯上了这项新技术,他们利用“AI换脸”冒充受害人的亲戚和朋友实施诈骗。
“AI换脸”技术被滥用的新闻近日登上热搜。除了被应用于电信诈骗,“AI换脸”还常被用于影视剧二次创作、趣味恶搞小视频,甚至淫秽色情影像的合成中,而在网络上有商家提供各类“换脸服务”。律师指出,从娱乐“玩梗”到违法犯罪,藏在“面具”背后的用户若对该技术不当使用,会承担多项法律责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由“AI换脸”视频合成模板引发的侵权纠纷。一位知名短视频博主发现自己的汉服装扮视频被某科技公司擅自制成了付费“AI换脸”模板。法院审理后认定,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博主的肖像权。
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因“AI换脸”导致的诈骗案件引发关注。伴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换脸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的突破还使得换脸后的人物表情、动作细节更为逼真,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总台记者经调查发现,网上“AI换脸”软件的获取非常容易。
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人工智能)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视频通话,10分钟内骗走受害人430万元。案件披露后引发网友担忧:AI换脸还变声,这样的高科技诈骗我还能防得住吗?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目前尚不需要过度担忧。
□张璟旖(天津师范大学)试想一下,一位女性被AI肆意换脸生成色情图像,进而被陌生人围观、羞辱。而作恶之人在一次次发图,又转为私聊的加密对话中,完成隐秘狂欢甚至牟利。他们隐身在匿名账号背后,极少受到惩戒,只需点击删除,一切痕迹都消失了。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换脸”软件走红网络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然而,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虚假照片、视频诈骗钱财利用换脸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那么广大群众该如何防止被骗呢?
把视频人物换成自己,解决视频换脸跳帧的问题。好多朋友在视频换脸过程中遇到这种跳帧问题,今天这期视频教大家一个方法处理跳过的帧。虽然方法有点笨,但是能实现整段视频的完美换脸。·打开剪映,导出换过脸的跳帧视频。
原标题:未经授权AI换脸 法院:系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换脸”技术应运而生,为用户带来了新奇体验和情感满足,但同时也可能涉及肖像权及个人信息权益侵害问题。【案件回顾】原告廖某是一名短视频博主。
#头条创作挑战赛##AI换脸##教程##短视频0基础入门实操课##原创# 市面上有很多AI软件,AI换脸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转移到另一个人的照片或视频中。
近日,香港立法会多名议员称自己“遭人工智能合成艳照诈骗勒索”一事,引发关注。11月27日,香港保安局警务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证实有相关案情,并表示案件已交由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跟进调查,暂未有人被拘捕。此次案件并非香港首例AI诈骗案件。
近日,香港立法会多名议员称自己“遭人工智能合成艳照诈骗勒索”一事,引发关注。11月27日,香港保安局警务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证实有相关案情,并表示案件已交由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跟进调查,暂未有人被拘捕。此次案件并非香港首例AI诈骗案件。
2025 年 3 月 10 日上午 10:17,南昌市民服务中心 6 号窗口前,72 岁的张阿姨突然伸手扶住窗台。在 2025 年全国两会 “人工智能 + 社会治理” 分论坛上,鑫年科技 CTO 李航展示的魔眼 3.0 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