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土地流拍只是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实际影响的却是社会融资。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9月以来,相继有长春、福州、天津、青岛、济南、成都、苏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在第二轮集中土地拍卖前临时暂停出让。
上半年的成交低迷,终于传递到土地市场。北京自然最受关注。7月29日是北京5宗经营性地块交易的时间,其中三宗商业性用地受追捧,两宗居住用地流拍。位于北京朝阳区孙河的这两宗地块,起始楼面价分别为2.61万元/平方米、3.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市场:地王频现身,土地常流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土地市场分化情况愈加明显。城市中的稀缺用地,屡屡创出单价地王;而一些先天优势不足的地块却总免不了流拍的命运。今年上半年,成都土地市场流拍率高达32%。
根据标准排名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2月13日,全国100大城市在2015年共出让土地12493块,最终成交10003块,2490块土地流拍,流拍率高达19.93%。那么,数据上近20%的土地流拍率是否意味着房企已对楼市失去信心?
楼市销售端没有明显起色,房企在土地市场上亦保持着谨慎的态度。12月,各个城市年底推地节奏加快,带动房企拿地总额增速转正。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TOP100房企拿地总额1319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