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说到血糖,看到化验单上的几个数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我是不是得吃药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血糖问题,掰开揉碎地告诉你,血糖多少算正常,什么时候该用药,什么时候可以靠自己调整,别让健康变成心理负担。
我是一位16年从没打针吃药控糖的老糖人,这些年一直坚持饮食和运动控糖,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辛酸,幸运的是我16年从没去医院看过病,也没任何并发症。今天把我在这16年中我对饥饿的经历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新华社武汉11月14日电(记者邓楠)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专家提醒,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正确认识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有利于及早预防,通过身体症状和体检报告的血糖指标,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信糖尿病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控制血糖需要“少吃多餐”“少量多次”。即每次摄入的食物量要少点,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要分散在一天当中多次摄入,认为这样就不会因为一次进食较多而造成餐后血糖的较大波动。事实真是如此吗?
糖尿病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病,它无法治愈,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病人和正常人一样,具有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在日常生活调养中,饮食调理是重中之重,病从口入,管好了“吃什么”,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糖尿病病人为什么要少吃多餐?一天要怎么做呢?专家解答,糖尿病病人少吃多餐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血糖指数过高的症状。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内血糖指数异常增高,糖尿病病人通常还会伴有肾脏等损伤。1.
我在15年不打针不吃药,完全靠饮食和运动控糖,尝试过许多控糖所谓小技巧,小妙招,总结起来主要有:餐前负荷法:我基本上糖后不久就一直餐前负荷,对控糖有一定帮助,感觉作用很小。干湿分离:干湿分离我现在也坚持,但所谓会糊化可能是无稽之谈,糊化要一定温度才能发生,肠胃不会有那高温。
专家简介:许樟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11种期刊编委和《糖尿病之友》杂志主编、《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全科医学》副主编。
我是15年不打针不吃药老糖人,今天早上测空腹血糖是7,应该是近几个月来最高的一次,平时我的空腹血糖都是6点多。今天是真正体会到了血糖其实就是饮食和运动的晴雨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是什么的血糖水平,换一句话就是调节自己血糖就是改变自己生活方式,非必要不必用外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