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的正确处理崴脚可谓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情况,穿高跟鞋没走稳,下台阶踩空,打球意外,跳绳......都可能造成崴脚。崴脚后的处理存在很多误区,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运动,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什么是崴脚?
门诊经常看到有很多久治不愈的踝关节扭伤的朋友,脚长时间不消肿,而且走路的时候或者运动的时候非常难受,门诊一位患者自述,脚崴伤了有七八年了,当时整个脚面都黑了,一上午脚踝处就肿得和馒头似的,当时扭伤后没有及时去医院,自己涂了些消肿止痛的药,后又用热水进行热敷,没有休息,等稍微不疼了就直接去干活,导致现在经常性的崴脚。
临床上踝关节扭伤或拉伤后需要遵循 RICE 原则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2012 年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强烈建议将目前踝关节损伤治疗的 RICE 原则替换为 POLICE,即保护 protect,适当负重 optimal loading,冰敷 ice,加压包扎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
大部分崴脚发生在脚踝外侧的三条韧带上,而高位踝关节扭伤发生在胫骨和腓骨之间的韧带,在脚踝上方,靠近小腿的地方,胫骨和腓骨是构成小腿的长骨,连接他们的韧带主要稳定小腿的下方,当脚向外旋转过大角度时,可能损伤脚踝以上的胫腓前韧带,后韧带,以及骨间膜。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在进行运动或者是体力劳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脚崴伤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足踝扭伤。这是由于足踝部位超过了其最大的活动范围,导致周围的韧带、肌肉甚至是关节囊受损,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崴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喜欢穿高跟鞋的妹子们,几乎都有崴脚的经历。崴脚,看似小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反复发作,到医院拍片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骨折,脚背的肿胀却许久无法消退,走路时疼痛,按压时疼得更厉害。
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是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楼时,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旋转,重力失衡所致。
崴脚,我们也称脚踝扭伤,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轻者自己慢慢休养就好了,可没过多久又开始崴脚了;今天接诊了一个脚踝扭伤的案例,男性,30岁,是在打球的过程中出现的扭伤,目前已经70多天,走路还在小心翼翼的,只能走100米,并且还在穿戴护具的情况下,要是走远一些,必须配合双侧腋拐才得行。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崴脚这件事,生活中很常见,急救人员也会时常遇到因崴脚而寻求帮助的案例。崴脚看起来事儿小,实则“伤筋动骨”事儿大。对待崴脚这件事,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可以在崴脚早期进行识别,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就可以有效缓解因崴脚带来的生活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