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可吸收降解支架的推广和使用,其安全性和“血管再造”的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近日,针对生物可吸收降解支架技术原理、适应症以及医保报销等市民广泛关心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同时特邀了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徐东进主任以问答的方式分两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刘巍 杨丽霞美国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Absorb GT1 完全可降解支架(BVS)的临床应用,这是第一个即将在美国上市的用于冠脉疾病的BVS。1---BVS – 冠脉介入进入隐形年代?
说起心脏支架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目前解决心肌缺血主要的介入治疗手段。然而,提到它,不少人却心生畏惧。想象一下,年纪轻轻就因冠心病而植入了金属支架,而且这个“外来客”还要一辈子携带在身体内,这怎能不让人心生焦虑呢?
解决冠心病的手段之一就是植入支架,尽管支架能解决血管狭窄的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后续反应也不少:比如,此后病人为了抗排异反应,必须永久吃药;再比如,随着植入时间过久,支架会离开植入部位。那么,能不能有一种用过之后,就能自动分解排出体外的支架呢?
一名66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成功植入两枚完全可降解支架,术后效果良好。 徐兰青 摄一名66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成功植入两枚完全可降解支架,术后效果良好。 徐兰青 摄中新网上海3月26日电 (陈静徐兰青)在中国慢性病患者中,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数量众多。
然而,医疗器械巨头也趁机洗牌,携第四代生物可降解支架实现降维打击,市场格局从此不同。近日,国家组织医疗器械心脏支架集采报价,最终10个冠脉支架中选,8家企业入围,平均入围价格692元,这导致支架价格从之前的平均1.3万元下降至700元左右。
这款可降解支架从研发到获批共用了15年时间,不容易呀。可降解支架植入人体内,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完全降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效解决金属支架在人体内可能发生的血柱事件,目前披露的临床数据这款可降解支架未分解前在体内的血柱机率仅有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