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生中都在和诸葛亮较量,想要除掉诸葛亮,但是棋逊一筹,总是输给诸葛亮,以至于周瑜临死前曾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周瑜最想除掉之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他才是对江东威胁最大之人。周瑜临死前曾交待孙权,务必要除掉刘备,可惜孙权没听。刘备,是汉朝皇室之后。
但其实历史上的孙权,不提军事,在政治、外交方面还是一流水平的。小编近来读到《三国志》中一段周瑜建议孙权西取益州的建议,其中内容突然让我对孙权和周瑜的关系产生了很深的兴趣,我突然发现孙权对周瑜不仅仅是依赖,还有一丝丝忌惮,而且周瑜似乎也感受到了孙权这份忌惮。
周瑜临终大喊8字,不除掉他东吴必危,奈何孙权没听死后果然应验。由于《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主线来讲述的,赤壁之战给了刘备方面不少的功劳,其实在正史上,刘备方面的功劳很小,大部分都是东吴方面的功劳,尤其是周瑜的功劳。
熟悉汉末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对周瑜这个人物肯定不陌生。周瑜是东吴“四大都督”之首,是连曹操都很想得到的人才。他最引以为傲的战役莫过于赤壁之战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曹操,为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立下了基础。
#夏日生活打卡季#210年,36岁的周瑜病重将亡。得知消息后,孙权极为伤感,连夜赶赴巴丘城,探望命不久矣的大将军。在说到临终遗言时,周瑜突然仰天长叹,仅仅拉着孙权的衣袖,叹道:“生死有别,各安天命,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曹操、刘备未灭,江东无一日安宁,望主公重用鲁肃,保我东吴太平。
说起历史上群雄并起、中原逐鹿的时期,一定逃不过三国鼎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魏蜀吴三家争夺天下大权,将中原腹地分为了平平整整的三块。曾有人说过,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有两人最为聪颖,若天下智力有十斗,那么诸葛亮占四斗,周瑜占四斗,剩余的天下人共分两斗。
三国时期,周瑜是东吴顶梁柱,尤其是在孙策死后,孙权还年幼的时候,东吴主要靠周瑜一人支撑。他在去世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东吴的前途命运,并对孙权这样嘱托道:“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三气周瑜家喻户晓,在加上三国演义普及的可谓是人尽皆知,结果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之人,其实这都是演义上写的,而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极其出色的人才,能力不弱于诸葛亮,而周瑜英年早逝的真正原因是突发暴病,如果说周瑜是被气死的,也只能说周瑜是怄气,而这个对象不是诸葛亮,而是自己的主公孙权。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