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菇房的保温移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3个36米长、1.5米宽的栽培架并排摆放,每个栽培架顶端挂着一或两个白色方形“小盒子”。“小盒子”叫5G环境数据采集系统,虽然貌不惊人,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整座菇房的“耳目”。
来源:黑龙江日报 新建村木耳大棚菌包林立。在汤原县香兰镇的木耳大棚里,一列列木耳菌棒整齐排列,工人们忙着搬运、接菌、挂袋……“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过来干活,离家近,方便我回去照顾家里,春耕前还不耽误家里耕种,一天能挣三四百元。”香兰镇新建村村民刘焕霞高兴地说。
来源:经济日报“没想到利用闲置房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日前,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北街道邵火庙行政村,村民孙大岗指着家中的智能食用菌方舱说,国庆节前夕,他种植的4000多包秀珍菇上市,收益达5000多元。61岁的孙大岗是村里的脱贫户。
近日,在玉溪市澄江市龙街街道左所社区14座闲置烤房改造的工厂化种植菌房里,层架式菌床上“长”满了鸡蛋大小的竹荪蛋,长势喜人。按“大春谋烤烟生产,小春抓特色产业培育”的创新发展战略,左所社区在烤房烤完烤烟后的9个月空闲期内种植红托竹荪,实现烤房资源全年度、最大化利用。
新华社贵阳2月11日电(记者汪军、李凡)“过小年的时候,订单就已经排到正月初五了,现在吃菌菇的客人非常多,店里每天进货150多斤,比去年同期多三分之一。”贵阳市一家特色餐饮店老板孙德昕说。杏鲍菇、小香菇、白玉菇……低热量、高营养的各类菌菇逐渐登上了大众的餐桌。
来源:【人民网】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持续的低温,让室外气温堪比冰箱冷冻室,风刮到脸上,犹如刀割一般,生疼。然而,在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胡村回族村新建的养菌室里,吴晓明却身穿一件单衣,拿着探照灯,仔细查看菌包长势,不一会功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淌。
中新网广州9月12日电 (唐贵江 岳龚轩)“实现荔枝菌自由不远啦!”家住广州的蔡小姐开心道。荔枝菌,是一种仅在农历五月生长的菌菇,多生长于珠三角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着“岭南菌王”的美誉。但却因价格昂贵,生长期短暂,以致难以登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来源:云南日报 红托竹荪长势喜人。近日,在澄江市龙街街道左所社区,由14座闲置烤房改造的工厂化种植菌房里,层架式菌床上长满了鸡蛋大小的竹荪蛋,长势喜人。工人正有序地把成熟的红托竹荪扭转摘下,小心翼翼地放入篮筐,随后进行分拣、打包,准备外运销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杨楚彬“覆土可以更加均匀,部分区域湿度还不够。”2月4日上午,长沙市科技特派员、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志兰在出菇房里一边细细查看,一边叮嘱长沙喜丹多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明。
3月2日,探访位于江西安远县的江西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菇瓶栽工厂,该工厂通过运用自动化设备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菌菇的智能化、精准化生产,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菌菇品质,年产食用菌达5000万瓶。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走进坐落在莱西市院上镇的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菇实验棚,人一般高的七层铁架上整齐摆放着菌包,菌包的扎孔中长出了一簇簇圆润饱满的菌菇。点击棚外的操控设备,棚内便可自动开启温度、湿度等的调节。
新华社贵阳9月24日电(记者杨欣 周宣妮)小山一样的原材料堆满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酵料场,工人们将一车车原材料倒入搅拌机,机器轰隆转动,一朵食用菌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之路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