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最近一阵儿,在后台询生长激素相关问题的妈妈们特别多。一是春季被称为孩子的长高季,父母们都想让自家娃趁机“窜一窜”;二是随着新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的公布,家长发现现在孩子的身高普遍都挺高的,就有些“身高焦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周岑)正值暑假,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门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青少年患者,他们年龄在十三四岁,均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关于身高增长的问题。14岁肖同学,身高已达170厘米,体重70公斤。
除了性早熟的孩子长不高,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非常焦虑,担心孩子长不高,尤其是父母身高矮的家长,特别期待孩子长高,一直要求医生给用生长激素,俗称增高针。 一般来说,遗传身高对孩子成年身高影响占到70%,所以父母矮对孩子成年身高是有影响的。
“许主任,太感谢你了,孩子身高干预治疗了10个月,长高了10厘米,现在已接近标准身高了!”回忆起初次见到甜甜,9岁的小女孩又瘦又小,身高只有122.5厘米,远低于《儿童生长标准》P3百分位,已经达到矮小症水平。
孩子6岁,身高只有109厘米,根据“儿童身高数值对照表”,这属于“矮小”范围。慌乱之下,深圳市民何丽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长激素。注射之后,孩子一年内长高了11厘米,身高达到了120厘米,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孩子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却找不到病因。
我国疾控中心曾经做过一份调查,50%的家长希望儿子能长到175-180,40%的家长希望儿子长180以上,只有10%的家长希望儿子低于175,50%以上的家长希望女孩长165-170,期望女儿低于160的只有2%。
增高针一般是指生长激素,该激素由垂体前叶促生长细胞以脉冲的方式合成、分泌和储存,生长激素的释放受多种内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和环境因素,如压力、运动、低血糖、空腹、肥胖和年龄也参与调节生长激素释放。
近日,一则关于拳击奥运冠军夫妇因身高问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新闻登上热搜,“打针增高”再次引发大家关注。近年来,围绕生长激素的讨论颇多,那么,生长激素究竟能不能打、怎么打,听听三甲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医师黄书越、急诊科医师段朱岩怎么说。
近日,生长激素使用的话题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实际上,生长激素有禁忌症和副作用,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打,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下才能注射。生长激素是人大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将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从而影响身高。
据报道,一些民营医院利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对俗称“增高针”的生长激素药物进行营销。专家表示,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宜随意扩大治疗范畴,否则会导致损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等多重风险。
“6岁孩子打激素长高后频繁生病”的话题近期冲上热搜。近年来,有家长看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便想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真的能起到“增高针”的作用吗?专家提醒,生长激素的使用要符合药物的适应证;非矮小儿童或其他特殊疾病情况下的患儿,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