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海新闻网】近日,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通过多学科协作,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医护人员以快速的应急能力和过硬的急救技能,将一名心脏骤停30多分钟的患者成功地救了回来。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庆幸父亲是在医院发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多个科室紧急抢救,我父亲才能转危为安。”8月24日,在患者何先生即将出院之际,他的女儿把一面锦旗送到昆明同仁医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何先生今年72岁,8月16日7:40,他在女儿陪同下来到昆明同仁医院体检。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救人老者坦率地说:“我找不到不救他们的理由。“很多人问我当时为什么要去救溺水者,这非常危险,你都这把岁数,已年过古稀,要是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自己搭进去,但我我觉得找不到不救他们的理由。
他说:“很多人问我当时为什么要去救溺水者,这非常危险,你都这把岁数了,要是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自己搭进去,但我找不到不救他们的理由,在我看来选择救人并不难决定,但选择不去救人,眼睁睁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眼前死去,那才是最难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8日讯(通讯员 朱茂恩 陈彦霖 全媒体记者 岳霞)今日,罗奶奶陪同家人看病时突发严重过敏反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的医生们凭借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经验,5分钟内判断病情、完成初步救治处理,并联系急诊科,帮助老人家转危为安,展现出为生命护航的速度与担当。
阳光讯(通讯员 张娟 记者 向博)近日,在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23天的新冠重症患者陈大爷转危为安。“是三院重症科的医生和护士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陈大爷握着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手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
多学科团队会诊为患者治疗。西南医院供图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马嘉豪7月12日,在车祸中遭受重创,一度生命垂危的七旬老人,经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战胜死神康复出院。4月上旬,家住四川,现年72岁的王大爷在出门买菜时遭遇车祸,导致头部重伤。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杨丽红 潘爱华)“父亲离开我们的前一晚,还在反复叮嘱:捐献角膜和遗体,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今日,说起捐献角膜和遗体的父亲周五一,长沙市民周乐君先生强忍悲痛,哽咽着说,“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但我觉得父亲很伟大,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通讯员 马婷婷中风(脑卒中)患者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因中风留下后遗症的患者更不在少数。近日,一名72岁女性患者因中风到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该院神经内科1病区专家团队诊断后及时给予取栓治疗,半小时不到患者康复如初。
8月2日早上5点45分,青岛市急救中心接到呼救,一位在浮山晨练的市民在登山时发现,一位老人躺在杂草乱石间,浑身是血,生命垂危,急需救援浮山后急救站值班人员接到指令立即出发,途中紧急联系现场呼救者,了解到患者目前意识尚清醒,但是体力似乎已经到达极限,说话声音很小,命悬一线。
来源:【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赵晓华 实习生 刘杰)“每一面锦旗,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春节前收到来自新冠病毒患者的这第100面锦旗,更是为我们这一年的工作,给予了最佳的评价。
医生在手术中。西南医院供图华龙网讯(林红 通讯员 黄琪奥)7月13日,在车祸中遭受重创一度生命垂危的七旬老人,经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麻醉科、药剂科等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战胜死神康复出院,又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时间回到今年4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