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北平西智义胡同。一个日本人拎着沉甸甸的箱子,对一个老头说:“老先生,你给我写一个字,给你一根金条!”“滚!就算是一座金山我也不会写”,老头梗着脖子,拿起扫帚就要打人。日本人看这架势,吓得灰溜溜走了。这个暴脾气的老头,正是大清末代状元——刘春霖。
从其刚劲有力的楷书可以看出其书法功底非常扎实,整篇文章无任何修改完全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章的主题是帝王如何治国理政而刘春霖则引经据典用古代圣贤君王的治国之道再根据当下的社会状况因地制宜的给与了独到的回答,刘春霖将自己的治国策略与他精湛的书法合二为一,无论是谁见到这份试卷绝对都会感叹经典。
对于广大的莘莘学子来说,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就算是不能取得榜首,也要博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最备受瞩目,也最荣耀的那肯定是状元郎,能位列第一绝对的才华横溢之人,一旦拥有这样的头衔,那未来势必平步青云,而且还是天下都熟知的“明星”人物。
(刘春霖 书法扇面 镜心,本文配图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刘氏手迹)中国的科举,从隋唐时期开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结,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最后一科状元,即所谓“末代状元”为刘春霖。(清代科举文献)刘春霖高中状元,传说甚多。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但他状元及第实属偶然,其中还有一段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