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该新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第三个常年考察站,规划建筑面积为5244平方米,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的基本需求。
新华社“雪龙2”号1月17日电(记者周圆)记者17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南极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已实现封顶,84个功能模块全部安装完毕。目前新站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于2月初完成建设。2023年12月8日,考察队在搭建大型临时建筑(无人机照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年新年伊始,在遥远的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有一群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他们克服南极恶劣的环境,正在加速建设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目前新站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执行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与“天惠”轮昨天(12月7日)抵达罗斯海开始卸货作业,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同步展开。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地区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极地科考的理想之地。
我国南极考察站要添新成员了。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与我国已有的4个南极考察站相比,罗斯海新站有何特别?5个考察站如何分工?在南极进行科考,队员们能吃上新鲜蔬菜吗?在南极冬季长达半年的黑夜里,如何避免南极综合征?
今天(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秦岭站”?这座位于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又有哪些设计和科研亮点呢?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新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为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秦岭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建设者在酷寒、极风等极端天气下完成主楼钢结构安装。郑迪 摄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郑迪 摄罗斯海新站采用模块化、装配式的建造方式,实现了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郑迪 摄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主楼主结构正在进行搭建。
来源:人民日报图为罗斯海新站主楼钢结构拼装作业现场。郑 迪摄(人民视觉)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主体建设预计2月初完成。南极大陆,白雪皑皑。极地气温,极度考验施工方式和工程设备。“罗斯海新站建设采用了模块化、装配式的建造方式。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记者 阮煜琳)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是地球上船舶所能到达的最南部海域之一,也是人类通过船舶抵达南极大陆、前往南极点的传统线路。
央视网消息:今天,正在建设中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的停机坪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直升机的需求非常大,无论是运货还是运人都离不开直升机,因此,停机坪是每个科考站必备的基础设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通讯员 付涛记者近日从承建方获悉,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已经实现封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下月初主体完工。建设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最突出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