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香港M+博物馆、香港大馆美术馆等这些大型专业机构推出的主题性群展,还是各类画廊推出的非西方艺术家个展,或者散布于商业楼宇、工业区、酒店的特色项目,以及本地艺术家或策展人发起的自我组织项目等等,都让来自中国内地或者全世界各地的藏家和观众,有了除艺博会之外多样的艺术体验和交流议题,不仅仅是来参加一次交易展会,更是一次全球艺术的深度体验和遨游。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李夏至)日前,《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在北京文联举办的坊间对话活动期间同步发布。《报告》分为主报告和影视分册,共计59万字,系统盘点了2022年北京文艺发展成就和文学、戏剧、美术、影视等各艺术门类的亮点特色。
1月13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之际,“山中一日——中信文艺2024年度发布会”在阿那亚·金山岭举行。中信文艺携旗下大方、镜像、春潮、花笙、回声、无界、乘风等子品牌联合发布了2024年重点项目,作者、合作伙伴、媒体朋友出席了发布会。
为探讨十年文艺发展新面貌新气象新形态,梳理新时代文艺发展成就经验,畅想新征程文艺发展目标方向,4月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联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一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主办“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新文艺”主题研讨会。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高度赞赏:“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新文艺群体展现新活力新华社记者王思北、邓瑞璇2024年11月12日,一部名为《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的视频作品在网络平台上线后,迅速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这是李子柒停更三年后的复出之作。
十年来,文艺创作领域成效卓著,电视艺术领域亦当仁不让,以人民美学铸造文艺灵魂,以中国精神夯实文艺气度,在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精品佳作,有效提升了国内外的传播效果。
近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新大众文艺:现象与意义”研讨会在京举行。活动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首先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举行背景。“当我们谈论新大众文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需要理论评论界去深入地了解和辨析。
4月2日,《北京市延庆区“妫川文艺奖”奖励办法》(试行)(2024-2026)正式发布,即日起开始实施。《办法》旨在激励区内外文艺工作者用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研究延庆文化,讲好延庆故事。“最美冬奥城 文艺绽新姿”2024年文艺“四进”活动同日启动。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片尾,李白历经坎坷终见曙光,观众为之感慨、为之舒怀。这些燃情的“国风动画”,以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用数字技术呈现瑰丽想象,探索中国风格,追求中国气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讲述的一个缩影。
原标题:《2023北京文艺发展报告》发布(引题)素人写作、微短剧等热点现象受关注(主题)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文学领域的素人写作、曲艺行业的相声直播、网络文艺方面的微短剧……近日,由北京市文联组织编撰的《2023北京文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诸多文艺热点现象被写
非遗传承人现在也可以评职称。图为山东日照陶埙非遗传承人刘书政在制作陶埙。光明图片/IC Photo集中了大量新文艺群体的民营院团已经成为“送戏下乡”的主力。图为安徽省六安市一民营剧团“送戏下乡”现场。 光明图片/IC Photo街舞领域是新文艺群体比较集中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