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各区纷纷召开“两会”,其中教育的议题备受家长们关注。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市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发布中考改革政策,做精“大减法”和“小加法”……迈入2024年,北京各区在教育领域还有哪些规划?会带来怎样变化?
近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3项课题获批立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获批数量创学校同类项目历史新高,这也是学校首次在此类项目中获批重大课题。
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深化实践育人,11月24日专委会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附属小学组织召开了《基于节庆活动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三维创意设计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小学阶段跨媒介阅读与运用的策略研究》四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会。
【来源:重庆日报】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教育科学,规划先行。11月5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赴江津区调研座谈会在聚奎中学顺利举行。与会人员共叙情谊、共话教育、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2月8日,《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公告》发布。公告提出,本年度试行网络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中的“项目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将于2022年3月1日零时至4月1日24时上线开放。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要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完善对科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鼓励高中学生参加高校学术活动等内容。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公示》。共524项课题拟获立项资助,其中包括201所高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共拟立项18项课题,包括1项国家重大项目和1项国家重点项目,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二。
当前,全国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似乎出现了一种统一到时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乏力,学校管理效能低迷,师生亲子关系状况紧张,办学个性特色难以凸显,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立德树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通知》中提到,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增立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