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省藏野驴专项调查情况,此次调查共记录到藏野驴13060匹,玛多县、曲麻莱县、治多县是藏野驴的主要分布区域。2025年1月,记者在治多县拍摄到的藏野驴。2025年1月,记者在治多县拍摄到的藏野驴。
可可西里,一个家喻户晓但又充满神秘感的名字。20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盗猎问题严重,使得藏羚羊一度濒临灭绝,也正是从那时起,一支支保护藏羚羊的力量,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一直守护着这群高原精灵,守护着这片高原净土。
一个由11匹藏野驴组成的群体畏惧地看着三江源草滩上嚣张的狼群。这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野驴,体型大于蒙古野驴,腿高体长,矫健如马,耐力似骡,身体棕红,腿腹雪白,但胆小怕事,尤其怕狼。七八只野狼在草滩远处静静地观察着藏野驴群。黑头狼王说:野驴肉好吃着呢!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白茫茫。清晨6点出发,记者来到了位于可可西里“东大门”的索南达杰保护站。高原的狂风裹挟着细密雪花刺痛脸颊,行走格外艰难,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和同事们却早已习惯。“今天我们主要开展从站里到楚玛尔河大桥的巡护巡线。
无论冬夏,可可西里森林公安的警员们年复一年不间断地巡山,一次少则三五天,最多的时候持续将近五十天。肩负着守护这片无人区的责任,这支队伍曾直面过荷枪实弹的盗猎者,血腥味和火药味在空气中蔓延,那是真正火水不容的较量。
在这片无人区,读懂人类在守护什么新华社女记者十进可可西里手记“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可西里,全球生态版图中一处熠熠闪光的坐标,中国生态保护中一座可歌可泣的丰碑。在这里,任时光匆匆,一切依然保存着最初的模样。
新华社西宁6月22日电(记者薛玉斌、李琳海、王金金)开着装满油料、食物和设备的越野车,巡山队员们又要启程了。从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被誉为藏羚羊“大产房”的卓乃湖。45岁的郭雪虎是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穿越苍茫的无人区。
央视网消息:日前,青海省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护队员完成了2023年可可西里的首次巡护,我们的记者随队进行了跟踪拍摄。在那片无人区,巡护队员们是如何工作、生活的呢?一起来看。巡护队从格尔木出发,需要对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野牦牛、狼等物种的分布和活动范围等进行调查和监测。
“你走过茫茫的原野,冰雪消融,满怀欢喜也满怀虔诚,那春天总要飘然降临。昨天的太阳,属于昨天,今天的日子,有一个崭新的姿颜……”歌声在越野车内响起的时候,才仁当智和东周江措齐声高唱。“这是什么歌曲?”“这是杰桑·索南达杰书记最爱的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可可西里是我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青海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自然生态保护地,经过近30年的不间断保护,这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多只,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也频频出现。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巡护民警,他们巡护在可可西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