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无田,食破砚。”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爱砚的自白。后人说他:“东坡无砚食为田,此地砚田飞碎金。”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1101年,四川眉山人。东坡居士一生坎坷,几起几落,但他一天也没有放弃过爱砚、玩砚和藏砚。
一座禅寺 洗涤身心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京城万家喜庆。刚刚被放出监狱的苏轼,却必须离开开封,被御史台差人押解,前往贬所黄州(今湖北黄冈)。现在他是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苏轼与长子苏迈一路顶风冒雪,二月一日抵达黄州。
以专家讲、作家讲、文艺家讲、新闻主播讲、网络达人讲等方式推动“三苏”文化认知、传播、传承。文物简介:苏轼“雪堂”端石抄手砚这方砚台可是国家一级文物,叫雪堂砚,背后有铭文。雪堂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东坡上建的书房,兼作待客的地方。落成时天降大雪,苏轼还在四壁上画满了雪景。
破窑赋原文: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译文:拥有制约百官的能力,也有惩罚卑鄙、吝啬的权力,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译文:出门时前呼后拥,回到家里则有美女侍奉,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译文: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皆言余之贵也。
研究宋代消费史的何辉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并没有“消费”这个词,但在中国古代,不论是“消”还是“费”,当它们作为动词使用时,作为施动者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物体、个人和家庭,也可以是军队、国家,甚至还可以是某种抽象的概念。
作者:陈莜烨(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宋诗人唐庚(1071—1121),字子西,眉州丹棱人,时享“小东坡”之美誉。大观四年(1110)冬,其因张商英罢相而坐贬,流窜惠州,于政和五年(1115)获赦北归。其寓居惠州时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次泊头》,诗曰:“何处不堪老,浮山倾盖亲。
地图绘制/赵博骁齐白石 《寻旧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51.5×42cm 无年代 北京画院藏◎吴洪亮展览: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展期:2024.11.29-2025.3.30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齐白石,一位成功的“北漂”。
砚文化说略- 韩天衡 -一、砚说砚台的『砚』字,是到汉代才出现的。中国最早的一本字典叫《说文解字》,解释这个『砚』字,左边是石头的石,旁边是它的读音『yàn』。《说文》里解释:『砚,石滑也。』意思说这个字是『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