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儿童医学暨临床研究中心IEI联盟”成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供图中新网上海4月25日电 (陈静奚晓蕾)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也叫出生免疫缺陷(IEI),是免疫组份缺陷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严重致死性感染、自身炎症、自身免疫、过敏等多种表现。
18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迈向独立与自由的起点。但对于董睿(化名)来说,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一个新的困难——能给他看病的医院骤然减少。从一岁多确诊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开始,这个罕见病将董睿的身体一寸一寸地“石化”,肌肉萎缩让他在11岁时便不得不依赖轮椅生活。
中国目前尚未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总体发病数据,但估测累计患儿约有3-6万例。为提升各方对该疾病的认知,一个新的联盟4月25日成立。4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牵头成立“国家儿童医学暨临床研究中心IEI联盟”。
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上,世界首例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幸运儿小凡(化名)亮相。 本文图均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微信公众号 图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上,世界首例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幸运儿小凡(化名)亮相。
“医院现在没药,不要过来了”“不符合住院标准”……2024年8月以来,带着弟弟四处奔走的陈安迫切希望弟弟能住上院、输上丙球,却频繁被拒之门外。最后陈安想了一个办法——在几家医院轮流输丙球,不给单独一家医院造成太大的压力。
在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诊断出的病例亚组中,发现了高级别浆液性癌。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risk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Sweden - PubMe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一组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免疫系统发育缺陷或功能异常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在婴幼儿或儿童时期发病,表现为反复发生严重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T、B淋巴细胞及其免疫学效应病因1.
2023-2024年这个秋冬颇不寻常,咳嗽、发烧、乏力、刀片嗓反复上演。不仅儿科门急诊人满为患,孕产妇、高龄老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群体也深受威胁。视觉中国 | 图即便小心到不能再小心,29岁的郭琨还是尝到了满盘皆输的滋味。
“时不时缺药”“医院不愿收治”……进入4月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者陆骁(化名)在一个聚集了2000多人的病友组织中发现:反映“免疫球蛋白缺货”问题的病友越发多了起来,他们中的一些竟来自于北京、杭州、成都、合肥等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