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康同济医院开设了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汇集了医院放射影像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多位专家、多学科参与,共同为肺结节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病人的肺结节进行综合判断,以便于更早地发现患者早期肺癌。
近日,协和医院胸外科杨光海团队在该院金银湖院区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肺结节微创手术。手术团队在心脏起搏器的保驾护航下,精准定位肺结节并成功切除。患者祝先生今年32岁,来自应城某农村,几个月前查出患有肺结节,疑似肺癌,同时患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
55岁阿姨患肺结节“寝食难安”,江夏这家医院多学科会诊“排忧解难”_大武汉“自从发现肺部长结节,这一年多以来,一直非常忐忑和担忧。没想到在江夏医院手术这么顺利。”12月24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胸外科病区,家住湖北蕲春、现年55岁的夏阿姨说。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郑传胜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介入智能机器人引导经皮穿刺肺结节活检术,该技术实现了对肺结节实时、精准、快速穿刺到位,无需传统多次CT扫描确认穿刺针及病灶位置,降低了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智能穿刺导航让医生和患者不受放射线辐射损害,医生也不用穿戴几十斤重的铅衣铅帽铅围脖等,轻装操作,这也是华中地区首例介入智能机器人引导经皮穿刺肺结节活检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3日讯 如何实现精准肺癌切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肺组织,是胸外科领域长期攻关的重难点。8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湖北省内率先成功运用肺部3D流域新技术,精准切除了病变组织,开启肺部疾病外科治疗新篇章。
(通讯员 吴立志 金煦)近日,适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二期工程——门诊医技综合楼投入运行契机,胸外科江科教授团队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熊亮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区域内首次“电磁导航染色定位+胸腔镜精准肺结节切除术”。日前,病人张先生选择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引导下肺部结节微创手术。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发现率显著提升。一提到肺结节或者肺癌,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然而,有一种更为微创、恢复更快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那就是肺结节消融术。
2013年,在结核病防治领域成果斐然的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增挂为“武汉市肺科医院”。经过十年奔跑,2023年,医院成功晋升“三甲”,成为湖北省内首家三级甲等呼吸类专科医院。即将启用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新院区(效果图)。
记者:游玉婷 通讯员:谭俊伟 查文娟 陈斯卉近日,武汉市东西湖区肺腺癌患者陈女士感激地对武汉市汉口医院肿瘤科医生说:“不开刀也可以根治肿瘤,现在的科技真发达。”身患早期肺癌的陈女士在肿瘤科主任余意的治疗下成功消除肺部肿瘤,目前已恢复出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通讯员张颢)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多学科(胸外科、心内科、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协力攻克急难,成功救治一例肺部多发结节伴复杂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目前已顺利出院。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张菡 金煦借助混合现实三维重建技术,1:1还原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多学科专家集结,为程婆婆(化姓)制定微创手术、快速康复的训练方案。2月28日,老人在手术后第5天就顺利出院,比常规手术的康复周期缩短了4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胸外科就是专门进行“开胸”手术的科室实则不然本期专家武汉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罗东许多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尤其是已经确诊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都对外科治疗感到很恐惧。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6日讯 10分钟,一针完成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0分钟,一针消灭肺结节。日前,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为肺结节患者成功实施穿刺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今年5月,71岁的王先生体检时查出肺部有结节,他整日寝食难安。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杨诗雨一根直径2毫米的针探进结节,在零下196度到80度之间迅速切换,一冷一热“剿灭”肺结节。上周,武汉市第五医院多学科专家联手,为八旬老人微创手术解决了可能癌变的肺结节,术后第二天即出院。目前,老人复查恢复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