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里不是讲《易经》,虽然多少有关,这里只是要还原这两个字的本义,并顺带解释其它几个字。解释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后,会引出“太”、“道”、“始”等其它几个字的释义,最终会使我们对《道德经》有一个新的认识。
否极泰来“否”(pǐ),翻译为不是,否定。否定不一定是坏事。“泰”:翻译为好;顺利。“否极泰来” 是指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否卦,是《易经》第十二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坤为地。
“否”和“泰”都是出自《易经》,是《易经》里的两个卦名。阳气是从下往上升,而阴气是从上往下降的,而泰卦正好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这样就能沟通了,也叫交通,因此泰卦特别重要,它代表了《易经》的核心思想--阴阳交通。
否极泰来——漫漫人生路(2)吴越战争中,越国遭受败绩,勾践为奴吴国。文种范蠡安慰道,处境如果不困厄,那么志向就不会远大,形体如果不忧愁,那么考虑就不会深远。身处卑微要不气馁,面临危险要泰然处之。“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发奋图强,一举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