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中医讲对任何疾病和身体保护,保健、保养比治疗更重要。所以,针对脾胃病的保养,我今天讲五点,让脾胃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近日,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在接受《医脉相承——国医名师访谈录》栏目组专访时,详细介绍道。第一精神保养。
脾胃,作为中医理论中的“后天之本”,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食消化、能量吸收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不和的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那么,如何养好脾胃,让它恢复健康状态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个简单实用的步骤!
中秋佳节是关于团圆、爱与美食的节日。但过节期间容易吃得过多、过油,加上秋季昼夜温差较大,一些人会出现腹胀、嗳气、胃痛、腹泻等情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脾胃的调养。为什么秋季脾胃容易出问题?炎热的夏天,饮食多生冷寒凉,许多人存在不同程度脾胃虚弱的情况。
中医有句话叫做:“脾胃好,人不老”,中医怎么形容脾胃的重要性呢,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你不仅会出现消化上的问题,时间一长,导致气血亏虚,还会出现一系列其他问题,那脾胃究竟应该怎么养?
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维持人体消化的重要责任,一旦脾胃出现了病,身体状况也会不断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脾胃虚弱的重要原因和不注意饮食有很大关系,人们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时间久了就会作用到身体上,危害身体健康。
脾胃三分治,七分养。专家提醒,保养脾胃要记住四个字:“汤、糖、躺、烫”。汤:饭前少喝或不喝汤,饭前喝太多汤汤水水的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糖:少吃糖,尤其是甜食,因为甜食含有很多糖分,在进入胃之后,会诱发胃酸大量分泌,同时也会刺激胃黏膜,容易诱发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出现。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为全身提供充足的营养。然而,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各种疾病。那么,怎么判断脾胃好坏?哪些行为会伤害脾胃呢?
新年到,好运来!年夜饭向来是中国人在春节的重头戏,而拥有健康的脾胃,对享用美味佳肴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色养五脏”,五色当中黄色最入脾。为什么黄色食物和脾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脾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