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的由来,最早出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妇女穿针乞巧,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风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牛郎和织女已经通过鹊桥开始约会。但事实上,更早一直被称作“乞巧节”的七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和男女恩爱没有关系。女性的心灵手巧、女红精湛才是这个特殊日子里的主角。“祭祀织女星,同时‘穿七孔针’这些活动才是古人过七夕时的‘标配’。
大众网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七夕节,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巧节等。七夕不但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演变成为备受现代人追捧的“情人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新甘肃】【陇上非遗】乞巧民俗从农历六月三十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乞巧的全过程历时7天8夜。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包括手襻搭桥、迎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