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资料中,有一张美国随军记者所拍摄的著名黑白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中国西南一条呈现无数“S”状转弯的陡峭山区公路,从幽深谷底翻越险峻的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这张照片首次刊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上,因为显示了被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的奇伟景象,并见证了在那段岁月中的中美关系而轰动世界。
在许多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资料中,有一张美国随军记者所拍摄的著名黑白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中国西南一条呈现无数“S”状转弯的陡峭山区公路,从幽深谷底翻越险峻的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
绿茵掩映下的“二十四道拐”山路坑洼不平,宽不足6米,坡度极大,弯道也较急。19日,“重走史迪威公路”车队抵达晴隆“二十四道拐”。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刁明康莫凡摄影雷远东贵州晴隆报道 位于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历史的弯道”。
在许多国际传媒报道二战的远东战场,或者在百度、360等搜索网页上使用“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或者英文“Burma Road”、“Stilwell Road”查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帧褪色的黑白照片来,它是1944年至1945年的某一天,由一位美国记者拍摄下来的。
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遗址,古称“鸦关”,海拔约1800米的晴隆山与海拔约1600米的磨盘山之间就是“鸦关”,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的320国道2337公里路桩处。抗战公路始建于1935年,1936竣工通车。
日前,记者来到著名的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登上观景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巍峨壮丽的二十四道拐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依山而上,静静地镶嵌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然而,在这份平静与美好的背后,8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壮烈景象。
畹町系傣语音译,意为“太阳当顶”,又名勐回,也是傣语音译,意为“大山洼子寨”,属于瑞丽市的县级镇,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县级镇,是一座抗战名城、外交名城、商贸名城、旅游文化名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史迪威公路通向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站,是走源于上海的320国道终点,也是中国最小但又世界闻名的袖珍城市。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完全不输!这条黔西南环线,既途经了传统的黔西南州地区,也包含了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等地,沿线不只有传统景点黄果树瀑布、“中国洞穴之王”织金洞,更有新晋网红打卡地粉黛花海、阿西里西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