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5〕23号),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安徽省陈跃兰(陈月兰)、周本祥、薛胜友等24人入选。
近日,安徽省文旅厅公布了269名传承人为第七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寿县冯长文、胡学兵2位传承人入选。冯长文1981年出生于安徽寿县,1995年开始学习制作紫金砚,2005年创办紫金斋工作室。
7月6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肥西县三河古镇万年台广场举办,活动不仅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安徽省非遗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和实践创新,让市民朋友们畅享非遗趣,共赴非遗游,更是肥西县在文旅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云纹铜五柱器冰箱贴。储玮玮摄中新网合肥5月19日电 (储玮玮)会说话的陶瓷、穿越而来的“路由器”、蛋雕制成的灯具......19日,第二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安徽非遗购物节”启动现场,近3000件安徽特色非遗+文创产品集中亮相。
端午节期间,蚌埠市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在固镇县垓下遗址公园开幕,让市民游客在游览垓下千年古战场的同时遇见传统非遗之美。花鼓灯、泗州戏、二鬼扳跤……在主舞台区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演,引得阵阵欢呼。
大皖新闻讯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1月15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获悉,目前安徽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有99个,省级非遗项目626个。在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中,黄山市数量均为第一。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灯会在内的多个非遗项目都和春节息息相关。
非遗美食“庐江小红头”。非遗美食“庐江小红头”。非遗美食“庐江小红头”。非遗美食“庐江小红头”。近日,合肥市庐江县的“庐江小红头”作坊,传承人吴江和师傅们正在制作安徽省级传统非遗美食“庐江小红头”。“庐江小红头”,是庐江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
大皖新闻讯临近春节,尹晓艳的店铺中迎来不少顾客选购钟馗画。作为宿州市级非遗“尹氏钟馗画”传承人,尹晓艳的家中藏有约百年历史的珍贵钟馗画,而她从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钟馗画技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在现代审美观点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安徽阜阳界首彩陶可追溯至唐宋,兴于元明,盛于晚清至民国,吸收磁州窑等北方瓷窑的烧造工艺,风格古朴自然。澎湃新闻获悉,8月2日,“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安徽阜阳界首彩陶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对外展出。
关于拟认定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建议名单的公示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发挥非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作用,依据《安徽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申报推荐工作。
11月21日,在安徽省绩溪县曹素功敏楠氏墨厂,工人将墨泥锤打成墨饼。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绩溪县作为“中国徽墨之乡”,从事制墨业者众多。汪敏作为曹素功敏楠氏徽墨第二代传承人,在恪守传统制墨工艺的同时,也在思考传统徽墨发展的新方向。
大皖新闻讯春节将至,在黄山市徽州区,当地有做彩糕、吃彩糕的年俗。人们在品味传统美味的同时,也期盼着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甜美幸福。日前,大皖新闻记者来到黄山徽州区潜口镇古塘村。村民汪承发告诉记者,临近春节,他和老伴都要忙着制作彩糕,彩糕在当地有着红红火火、步步高升的寓意。古塘彩糕。
经常乘坐地铁的合肥市民一定会有一个发现,每到合肥南站、合肥站、大东门、西七里塘这些地铁换乘站,列车里的音乐就发生了改变。报站音乐“凤阳花鼓”是国家级非遗,将“凤阳花鼓”音乐设置为人流最密集的地铁换乘站播报音乐真是细节拉满!
大皖新闻讯这里有名医华佗,有从北宋至晚晴流传数百年的新安医学,还有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张一帖内科疗法”“祁门蛇伤疗法”等……古老的江淮大地,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包括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中国传统医学标志性文化符号“华佗”,以及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