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民间使用的土铳资料图海峡都市报讯铳的读音是(chòng),它的本义是斧头上手柄的孔,引申的意思是古代一种火器,一般是用火药发射弹丸,如火铳、土铳等等。民俗爱好者齐上志说,火铳在古代是种兵器,原理与炮差不多,但是个头比炮小。
火器是否先进,是从它战场情况下来判断的,随着明代火器的传承与发展拥有了卓越的实战性,但最终因为一些政治腐败、财政枯竭等外部原因,火器逐渐走向了没落。《火龙神器阵法》记载:火攻之法,有战器,有埋器,有攻器,有守器,有陆器,有水器 …
我们曾经说过,中国第一个最为成熟,也最为高效的火药帝国出现在明代。明帝国的绝世武功,特别是在明初所建立的一系列的战绩,仰赖的是高效的火器。在明朝初年的中国,武器装备,尤其是火铳,可以说是举世无双。1380年的时候,明政府就下令军队的10%的士兵需要装备火铳。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中,明朝的军事科技是非常发达,统治者对于火器的研发制造及其重视,认为是御敌长技。当时火药的品种以及配制比例,火器的加工工艺等,都已经是相当的娴熟,本文就一些当时制造的品种,来了解一下辉煌发展的明代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