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把这种感情宣泄出来,这就是两种艺术的差别。这两种艺术相互交融又相互补充,加深了对彼此艺术情感的理解。音乐和视觉艺术就是这样相互渗透,联系紧密,相得益彰。现在这位同学一个问题,视觉艺术的种类有哪些?同学们知道吗?这里已经早出现了几个了,绘画、雕塑、书法。
【舞台艺术众家议】音乐通过音符、旋律、节奏等元素,在时间的流程中表达情感、描绘画面,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为听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无需翻译的通码艺术,音乐能够让全世界的人理解,展示音乐的魅力,还会引发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浓厚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在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立足大语文教学观,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吸收其他各学科的相关元素,融汇百家为我所用。
来源:【三秦都市报】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除了专业教育,很多内容还涉及到德育和美育,也有许多空间可以助推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中获得高尚品德的滋养。小学音乐课本的歌曲,大致可以分为爱国爱家乡、歌颂大自然、赞美友谊互助、保护可爱动物、提倡劳动卫生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目前,音乐鉴赏教育呈现出对音乐艺术作品的肢解式诠释,将学生置放于教育核心之外,淡化了学生作为鉴赏者主体的角色功能,违背了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心理与情感需要的客观规律,使音乐鉴赏魅力无法在教育中体现。
作者:刘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电影《流浪地球2》的主题曲《人是_》直抵人心、感人至深;电影《深海》配乐将真挚情感娓娓道来,令观众印象深刻。音乐与电影都是贴近大众的艺术,二者的珠联璧合往往成就经典。电影音乐服从并服务于剧情,但又有自身的独立性。
中小学“灵性音乐教育”——区域十年实践探索成果主持人:李婷成果主持人所在单位: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成果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技能审美现象,以国家美育文件提出的“以美润心”为目标,聚焦学生心灵滋养、灵性启迪、悟性开发、创新培养等方面,经过10年探索,形成了中小学“灵性音乐
该课程运用教育剧场的理念将音乐、文学、自然科学、历史、舞蹈等不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方式让更多希望小学的学生在全新的课程设置中通过集体创作,充分学会和挖掘每一个参与者的感知、想象、合作以及自我表达的一种音乐课程的形式。
在快节奏的环境里,心情难免浮躁,如何让心灵得以宽慰?乐意听音乐,用心听音乐,保持音乐心情,是人人可及但却常常忽略的心理调适最佳方式。如果能始终带着一份心情习惯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久而久之就能收获一种优雅平和的心境,慢慢地,幸福感会逐渐提升。
来源:【中国教育报】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既是知识创新与应用的基础,又是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摇篮。音乐教育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促进大学生建立创新多元的知识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全球化视野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发展,音乐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而技术发展不会止步,音乐教育模式革新也要持续进行下去,因此基于多媒体传播去研究音乐教学模式创新具有极强现实意义,能够为构建创新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韩木兰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副教授蒙古族传统音乐以其深邃的韵味、丰富的旋律与独特的表演艺术,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地位。高等教育院校在传授蒙古族音乐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传统性与现代创新性的融合,以促进学生对蒙古族音乐艺术的深入认知和技艺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