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本期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编者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安全、可靠的方式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模式?将推动教育呈现何种图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生成式AI是一种根据用户意图生成内容的模型与技术,可以视为内容创作的工具,它能够根据用户的观点生成新的文本、图片、音乐甚至视频。如今,大量具有创作智能的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普遍应用已经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社会的变革影响也逐渐显现。
在北京市一所初中,融合了“生物+化学+工程”的跨学科选修课上,学生们将收集的多种类树叶分类后,在生物教师和科技教师的联合指导下,通过OpenInnoLab(浦育,图像分类训练工具)建立植物分类模型,并输入大量数据建立模型,通过图像化编程设计程序,最终设计完成了一款植物分类识别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它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能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并生成新的内容。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对提升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
来源:【中国教育报】师范院校是教育的“母机”,是教师的摇篮。将人工智能素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有利于适应数字时代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师范院校应顺势而为,从数字教育底座、培养模式、师资共同体、智能测评系统等方面谋划用力,成为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先锋队和领头羊。
智能体与大模型相比,具有自主学习、感知、观测、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来适应环境变化,凭借其强大的推理和对话、多模态内容的创作以及个性化规划、存储、记忆和执行能力,使教师教学更轻松、专业学习更有效、成长路径更清晰。 智能体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
AI技术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昆虫世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从深度重塑传统教育模式,到精心打造个性化学习路径,AI技术正引领着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重构着教育教学的新样态。
如何让智能体成为教师的“助手”而非“玩具”?我们最初从备课资源切入。以科学学科为试点,我们利用基于科学课标打造的“科学课标小助手”智能体,以大模型为引擎,对课标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从哲学层面思考科学课堂内核,帮助教师进行核心问题的筛选。
生:小青老师。AI(人工智能):我在呢。生:我想听你读《百家饭》。AI:好的,你可以听我读,也可以跟我读,我们现在开始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学校的桂花树下,五年级学生徐若喻正与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学青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