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衔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深度功能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刘东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的深度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病变组织特异性判断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
为展示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单位医学影像水平,近日,浦东新区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特设医学影像医工交叉AI创新智汇论坛,会议由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浦东新区医学会联合承办。
DR 为公司第一支柱产 品线,公司研制了我国首台 DR 和全系列 DR 产品,掌握 DR 全部核心技术,拥有完整 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频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DR 图像软件、X 射线管组件等全 部关键部件和整机的产业化,功能性能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从基层医院到三 级医院的装备需求。
影领者第三期6月16日下午,“影领者第三期——增强影像临床应用热点研讨暨 AIRC 项目沟通会”(AIR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Collaboration)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医学影像科如期举行。
央广网合肥2月14日消息(记者鲍玉婵)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衔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深度功能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上实现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
大影像设备单价高,对财政资金及医 院运营来说都是较大的开支,且对安 装检查场地要求高,我国的大设备保 有量相比发达国家依然还存在显著的 差距,发展较早的CT每百万人保有量 仅有美国的1/3左右,MR仅有美国的 1/5;
进博会期间,蔡司与vivo现场联合举办了“影像诠释生命之美”媒体沟通会,邀请医学界、科学界、移动影像领域的专家探讨影像“呵护清晰视界”“探索科学边界”等话题,会上医学界、科学界专家分享了如何通过影像推动医疗发展,助力医学研究,最终“诠释生命之美”。
内容资料来源:[1]冯立芝,李伟,谢雨佩.血清CXCR4、RBP4与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DCB治疗后靶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23):5641-5645.[2]于水情,刘沛武.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