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立足山东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成为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机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齐风鲁韵,文脉相承。
题:从五千年前玉兔到“兔圆圆” 专家揭秘中国人的兔情缘。“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玉梳背’上,兔子形象被运用在梳子和冠饰上,这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兔子不仅走进了中国先民的生活中,更是被他们所喜爱。”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兔年说兔,谁是地球上兔子的“老祖先”?
本文先对国内主流观点采用的论据进行了检验,指出其问题,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家兔是野生穴兔在欧洲驯化为家兔后,随“地理大发现”航海浪潮由西方殖民者随船携带而来的,其中白色家兔引入的时间在明代中晚期,其他毛色家兔的引入最晚在清初;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为了迎接新春佳节,北京文博推出“兔年来看兔”专题,带您领略与兔相关的文物故事。在本期动画中,让我们一起欣赏从远古到现今的兔形象,畅享吉兔贺岁、欢乐祥瑞的节庆气氛吧!自古以来,兔子都承载着人们对祥瑞的期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几件不同时期的“兔子”。
编者按:仰望星空,与日月星辰对话;遨游天际,和山川湖海晤谈;俯身大地,同草木虫鱼私语。“探索地质科学奥秘 传播自然资源文化”,7月26日起,红网联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开设“博学科普站”专题,邀您一起,去探索无垠的宇宙,去拥抱未知的世界,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