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三大洲40多个国家,历时几十年最终抵达中国泉州及杭州——700多年前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其《游记》中详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盛况:港湾内船艇相接,帆樯蔽天,风帆与绸伞色彩鲜艳,相映生辉;阡陌住宅,物产丰富,丝绸漆器堪称一绝,价廉物美,远销印度甚至摩洛哥。
◎新视角:光明的中世纪对“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认知,学界已经有不少反思批判,而本书则努力展现中世纪“光明”的一面。那么,“光明时代”的光明体现在何处?作者认为,中世纪延续了罗马文明,欧洲并未堕入黑暗。中世纪也并不停滞封闭,而是不同族群和地域交流、流动的时代。
作者:李腾(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副研究员)从11世纪开始,西方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出于各种目的的旅行开始变得普遍起来。彼时大多数人都未曾有过长途旅行的经历,许多人终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不外乎毗邻的城镇。除了朝圣和政治军事活动之外,求学是中世纪欧洲人进行长途旅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