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4日公开发布 《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到冲击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等行为,设立了6条“红线”。 事实上,近年来,对教师收受红包等行为,相关部门一直态度明确,禁令不断。
原标题:哈尔滨市教育局:对教师寒假期间违规补课、收受礼品礼金“零容忍”哈尔滨市教育局于近日印发《关于严禁在职教师寒假期间违规补课和元旦春节期间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和教师从教行为,切实减轻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张武明)记者5月18日获悉,省教育厅正在部署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省级专项督查,11个督查组将于本月下旬赴全省各地开展工作。据介绍,此次督查重点查处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利用入学、转学、编班、排座位等收受“红包”,接受家长宴请等行为。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曾灵报道:2月19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廉洁江西”获悉,近期,赣州市章贡区沙石中心小学老师邝尤海因收送“红包”被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查,2013年1月,邝尤海的表叔陈某为房屋违章加层找到邝尤海,并拿1.5万元现金给邝尤海,委托其进行关系疏通。
老师再敢收红包 当心“饭碗”不保把小孩换到靠前的座位、新生分班时想分到“好班”、希望老师平时对小孩“照顾点”……在一些家长看来,给校长、老师送“红包”,就能把这些事儿办了。其实,面对“红包”问题,不仅家长“出血”,校长、老师也犯难。
近几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张老师是广东连州第五小学一年级3班的班主任,她班上有一名学生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坐位,但这名学生个头高,如果坐在中间会挡住其他学生,于是她就把孩子调到倒数第三排,但其家长仍不依不饶,打电话发微信要求调坐位,一时间使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为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弘扬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风尚,持续提升广大教师师德修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在新学年开学伊始,哈尔滨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倡议和师德“双承诺”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