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收到了一份来自苏州大学的聘书,成为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企业导师。拿到聘书后他谈到,近来各所大学都在积极聘请企业教授,像是在寻求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改革,让高校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矫正毕业生供给端与企业用人需求端的结构性错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本在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实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支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使命。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决定了面向什么样的行业领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当前制造业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从制造业低附加值跃向高附加值蕴藏不少机遇,但也出现了一些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不适配的情况——毕业生数量年年升高,企业却招不到满意的人选。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和高校也开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近日,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高薪招聘人才的信息引发市场关注,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DeepSeek招聘岗位中,一些岗位年薪可达百万,给实习生开出的月薪也轻松过万。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 张锦辉12月23日,重庆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其中,“做大做强制造业……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被放在了各项任务的首位。做大做强制造业,人才是关键。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市场存在大量求职者找不到合适工作,同时企业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报推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系列报道,探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实习生张宇萍 东莞报道“开年至今,企业在研发设计、软件控制、电工类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保持旺盛势头。进入暑期招聘季,公司经过多渠道整合资源,目前技能人才已基本能满足需求,而高层次人才因专业性要求高,还在持续加大招聘及引进力度。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它们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生产制造到医疗健康,从金融服务到教育娱乐,无一不受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北京报道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带着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不同领域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多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陆续抵达北京。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仍然把关注焦点投向制造业的“底座”:技能人才。
来源:经济日报深化产学研协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化推进,我国培养出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2.
针对“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孝轩建议,完善人才供需匹配机制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技术、新产业、新职业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不能跟上新的趋势,毕业生走出校园就容易茫然无措,就业质量自然会受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英才班的四年学习让我既拥有超越经济金融专业同学的数据分析技能,又具备比工科同学更敏锐的商业洞察力。”9月,中央财经大学首届“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毕业生张君玉,进入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商务分析双硕士学位项目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