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听说过,住在罗生门这儿的鬼,因为害怕人类的凶残而逃走。”——黑泽明·《罗生门》前言提示:本文6700余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请耐心看完一阵风引发的血案一名行脚僧、一名樵夫和一名仆役(又称家将)正在一座名为罗生门的前门楼的断壁残垣中躲避大雨。
23年后,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选取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知名短篇小说《竹林中》与《罗生门》,进行杂糅改编,以小说《罗生门》中的场地与故事背景,讲述了《竹林中》的一桩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构建自己享誉世界的电影《罗生门》。1950年,电影《罗生门》上映,随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冲进世界影坛的亚洲电影,被誉为“最具价值的十部电影”之一。
9月6日,国家检察官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为2024年秋季学期首批班次授课时,专门提及一起盗窃抗诉案,认为该案的办理是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生动基层实践。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为何在一审之后,又经二审抗诉,才最终“尘埃落定”?
《罗生门》故事简单,情节却很离奇;“罗生门”一词源自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影片《罗生门》,影片里的人物为了自身的利益编造了各种谎言和欺骗,使整个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最终在京都的正南门——罗生门这个地方得以真相大白。
法庭上,父亲指证女儿杀了前妻,女儿则控诉父亲杀了自己妈妈,这种家人相杀的案子咱们之前也讲过。但大多数情况都是相互包庇,抱着能保一个是一个的态度,拼了命的为家人开脱,比如之前咱们讲过的《汤远熙弑母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从罗生门式悲剧中抽离形而上的启悟——观话剧《不可说》作者:刘巽达说句实话,观赏话剧《不可说》的过程有点烧脑。估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一开始被男女主角一地鸡毛的争辩所牵引,以为接下来的故事逻辑大抵偏向于家庭伦理。直到出现时空交错的表演和罗生门式的悲剧关系(到底是谁死了?还是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