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的探月工程备受人们关注。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力量,香港一直积极参与这项重大国家任务。香港科技大学早前已获国家航天局委任,成为嫦娥八号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的主导机构,会与合作伙伴研发一款多功能月面作业机器人暨可移动充电站,随嫦娥八号探测器登上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2019年11月3日,据环球网披露德媒中德电视台在一栏科技节目中报导称“中国正在考虑更大的计划,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发电站,中国将月球视为捕获太阳能的巨型卫星,由于月球两级也存在级昼和级夜现象,因此中国计划在月球两级设置地面基站,这样可以保证总有一座基站可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接受太阳光照射的基站可以收集这些能源,并将其积蓄起来送到地球,那是永 不中断的能 量流”
本报记者唐 婷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距今15亿至10亿年的这段时间里,月球内部“发电机”停止了工作,导致其内禀磁场逐渐消失。
在地球的夜晚,月球无疑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它对于地球生命来说意义重大。月球是太阳系200多颗行星卫星中第五大的天然卫星,它的大小只比水星小一点,对地球而言它简直就是一个巨无霸,地球怎么会拥有一个这样天然卫星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主要的几个航天大国,又将月球作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和实验,比如我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不但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壮举,同时也在月球正面采集了部分月壤样本,我国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从月球带回土壤样本的国家,目前样品在我国多个科研机构的分别努力下,正在加快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带回的样本是从月球表面最“年轻”的区域采集的,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以漂亮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羡慕不已。
在月球上建立太阳能收集装置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没有大气层的吸收,阳光能100%到达月球表面,要比地球上的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光能多不少,还可以保障太阳能电站长年累月地发电。现在人类是否有计划在月球上建立电站?还有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