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头饰对鄂尔多斯妇女来说,也不单纯是装饰,因为在鄂尔多斯地区有个传统,头饰是姑娘结婚时娘家给她的嫁妆,而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当时姑娘往往都嫁的很远,再加上交通的不发达,嫁出去的姑娘要回一趟娘家是非常不易的。
12月7日,鄂尔多斯市民间手工制作技能大师蒙根花(右二)在指导学员进行蒙古族头饰制作。近年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充分发挥妇女人才的领带作用,免费开展成本低、风险小、工作时间灵活的蒙古族头饰、服饰、刺绣等手工艺制作技能培训,帮助转移农牧民妇女、城镇无业妇女创业就业。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头饰文化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至今仍然光彩照人。青海藏家何先生就拥有一套清代蒙古族妇女头饰,何先生说:“四五年前,因机缘巧合,我碰到了这套头饰,看着它造型华丽,古韵犹存,就收藏了下来。
重拾在记忆中的纯手工蒙古头饰制作工艺蒙古族妇女喜爱戴头饰,逢年过节,穿上蒙古袍,戴上漂亮的头饰,是蒙古族多少年来的传统习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纯手工的蒙古族头饰已日渐稀少。作为这门技艺的传人,准旗沙圪堵居民奇雪梅在年过半百之际,又重新拾起了这门被遗忘在记忆中的传统工艺。
本篇依次介绍: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畲族。蒙古族:传统服装为蒙古袍,袍身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均穿。腰间常束腰带,男子多戴帽,女子则以头巾缠头。回族:传统服装以白色为主,男子头戴小圆帽,女子常戴盖头。
精心制作出的蒙古族头饰 李忠强言谈举止间,满满的全是自信。21年的从业生涯,在蒙镶业界,把他打磨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如今我与屈志强、刘铁军一起,继续着我们11年前那个梦。”2004年,3人就职的内蒙古外贸工艺厂改制,他们毅然选择离开,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3日电 题:时间不语过千年内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中新网记者 乌娅娜 杨程晨在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大地上,各个民族和谐共生,各种文化交融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的博物馆,从文物中探寻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