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林2022年6月,由文化和旅游部等10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全面掌握并运用传统工艺核心技艺和关键技术,在保持传统配方和工序的基础上,鼓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这个寒假,新普陀小学四年级学生奚子钰体验了剪纸、灯谜、版画、投壶等,在好玩的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还很期待通过AI大模型生成自己的创意画作。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沪上青少年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感受由此带来的魅力。
流行于陕西宝鸡一带的西秦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西秦刺绣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宝鸡市千阳县,当地每年组织各类专业培训50多场,培训6000余人次,带动越来越多人通过西秦刺绣就业致富。目前,全县建成刺绣产业合作社21个,开设电商平台50多个,带动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8日电 题: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手艺人:让指尖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作者 陶拴科“我们用传统刺绣方式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吸收和学习新鲜事物,让更多的刺绣作品走进现代生活,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新疆鹊桥仙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依热依木布比·马坎8日如是说。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8日电(杨光能 李明 王声锦)秋日里,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六十多位年轻绣娘正指导着老手艺人的针法和绣样。在传统技艺传承中,常见的“老带新”模式在这里变成了“新带老”。
“这是按照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古观象台原型复原的,我们的祖先通过古观象台发现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3月21日,在位于山西文旅大厦的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古观象台互动区,来自晋商大院的青青带领游客一步千年,在数字科技中与历史对话,实现沉浸式游览。
云纹铜五柱器冰箱贴。储玮玮摄中新网合肥5月19日电 (储玮玮)会说话的陶瓷、穿越而来的“路由器”、蛋雕制成的灯具......19日,第二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安徽非遗购物节”启动现场,近3000件安徽特色非遗+文创产品集中亮相。
当地时间9月11日至14日,在法国里昂的世界技能大赛赛场内,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博物馆)展台吸引了不少参赛人员和观众围观驻足。一系列高科技互动体验与展示既展现了中国和上海技能发展事业成果,也向世界发出了来自上海的诚挚邀请:“2026,我们相约在上海!
平遥推光漆器逐步成为时尚界的新宠。梁生仁摄 山西是非遗资源大省,有国家级非遗182项、省级非遗1173项,各具特色的非遗是山西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记者 王媛 活灵活现的木偶,幽默诙谐的剧情,1月30日上午,在位于济南市中区CCPARK乐活港的竹马戏偶亲子剧场,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二(2)中队的队员们正在观看木偶戏《济南传说》。由一个个“木偶机器人”表演的儿童剧让小队员们感受到了“非遗+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