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以华人为主体族群的国家,当地华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了四分之三,在新加坡街头,至今也随处可见中文标识,只不过,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与通用语言,却是英语,中文在新加坡被称作是华语,虽然也是四大官方语言之一,但地位上并不如英语,不过要好于马来语跟泰米尔语。
新加坡虽然是个多元种族国家,但华人占比超过70%。近日,却有网友提醒,在新加坡千万不要轻易说中文!新加坡人说话也喜欢各种语言“掺掺”,比如:I need to go makan,我在canteen等你hor!”
新加坡华人人口将近280万,占全国总人口74%以上,是大中华地区外唯一的华人主体国家。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大部分人来新加坡的中国人都是通过宗亲关系相互推荐,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算高,没有一技之长,且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只能通过宗亲力量抱团取暖,逐步形成了各种小圈子。
2009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一场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表示,要在新加坡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两代人之后,汉语将成为我们的母语。”那时的李光耀,很明显对汉语在新加坡的推广非常有信心。一部分国人对这个消息感到高兴,毕竟,能看到别国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背景Mr.Binod Singh,中文名:高兴。高兴,北大的第一名印度博士生。他出生在远离德里的一个城市,在印度教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高兴是新加坡籍中文老师给他取的名字。2000年高兴在尼赫鲁大学开始学中文并取得学士、硕士学位。
上世纪,为了经济建设,新加坡选择推广英语,英语推广的数年间华语出现断层,华语逐渐式微。新加坡从开埠的第一天开始,历史就选择她成为多元民族的移民社会,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大量涌入,带来了各自的语言,这包括殖民者带来的英语、最先落户在此的马来人的马来语、爪哇语,华族移民带来的各种方言,比如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和福州话等,稍后到这里的印度人带来的淡米尔语、旁遮普语和兴地语等,形成一种“四文多语”的语言现象。
非专业摄影随手拍新加坡六十年代建国后,李光耀把英文作为第一官方语言。这里的背景,李本身出自英式教育体系。他本人精通英文,日文,马来文,泰米尔文。建国时新加坡的教育体系里主要是英校(即英文授课),极少数的华校,后来华校慢慢无法跟英校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