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又恰逢“5·17”重要讲话发表7周年,河南省社科联于5月16日组织召开了河南省社科界“重温‘5·17’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重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 (陈静 黄黎明)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主任解超教授17日对记者表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不断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体现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沈素芬 通讯员 段帅 摄影 吴胡珂曜)10月19日,文化传承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研讨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摘 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三重维度:其理论维度是凝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其实践维度是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让世界知道“现代化中的中国”;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的。同样,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也不可能站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就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
【论点摘编】孙正聿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撰文指出,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是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概念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其实质内容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于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建构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在方法路径上需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2023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