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常神秘,它几乎很少主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人们只知道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存在,这里有最晴朗的天空,以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为西藏实在是太远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也非常“艰苦”,对于习惯生活在海拔较低的人们来说,入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如果没有长期生活在藏族社群,根本不会知道藏族同胞习俗背后的故事,就拿西藏人不吃鱼这个话题,我看了网上很多很多的文章和视频,都没有真正说清楚。我们曾经在拉萨街头对藏族同胞进行过随机采访,就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说完全清楚。
最近整理照片,翻出2015年去西藏采访时拍摄的照片,当时,一个西藏的小朋友因为手指黏连,被援藏的山东干部送到山东来进行治疗,好心的山东人捐款帮助孩子完成了手术,术后我们送这个小家伙回到了西藏日喀则的老家。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面包夹知识编辑|面包夹知识«——【·前言·】——»猪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动物之一,尤其是对于农村朋友来说,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农村朋友对猪是不熟悉的,基本上在中国家家户户的农村都养着猪。
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藏区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豌豆、大麦、玉米和酥油等产品,农区以糌粑为主食,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
八年前,写过篇专栏,名为《生食肉,嚼一口最纯粹的西藏味道》。在那篇专栏里,我几乎是得意洋洋地回忆了在西藏工作生活十年间食用各种生肉的经历,包括但不限于风干牛肉、风干羊肉、生羊肉、生牛肉、烟熏干猪肉…… 甚至还有疑似的猴子肉干。晾晒中的藏区风干牛肉。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在格拉丹东酒店顶层,从内地来的刘先生和朋友,一边品尝着西藏美食,一边欣赏着酒店对面水草丰盛的拉鲁湿地。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格拉丹东的行政总厨普布扎西总是很欣慰。普布扎西16岁开始学习厨艺,刚开始在西藏一家政府招待所当学徒,学习厨师的基础操作和中餐烹饪。
藏族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西藏就已经开发灌溉农田,并开始将牧地和农田合为一片,这些农田和牧地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丰富的糌粑和酥油。此后湖盐的发现和茶叶、瓷碗从中原的引进,更是丰富了藏族的饮食文化。茶叶、糌粑、酥油和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