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Nature Communications日期:2014-08-21DOI:10.1038/ncomms5676 中国科研用户发表 摘要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顾雨春老师课题组利用膜片钳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一氧化碳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
1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topoisomerase 2-associated proteins PATL1 and PATL2 regulate the biogenesis of hERG K+ channels的研究论文。
2024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召兵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郭江涛课题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了题为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Kir4.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共同组织专家组,结合我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及近20年的研究进展制定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顾建文教授,解放军306医院中国古代著名禅宗书籍《菜根谭》在研究“性命之道”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是的人的大脑是人类所面对的众多的神秘现象当中最神秘的。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关于大脑一切,无一不引起人们的好奇和不解,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猜测和假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共同组织专家组,结合我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及近20年的研究进展,以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改变为基础,以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与规范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宗旨,制定本版专家共识。
谈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相信每个心内科医生都能背诵出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传统分类系统,把抗心律失常药物按经典分类法分为4大类,分类的依据是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作用机制,4类药物分别通过抑制Na+、K+和Ca2+通道以及肾上腺素能β受体介导的机制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