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于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一楼特展厅举行。粤剧是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设计、唱念做打及华美服饰等共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戏剧世界。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正是15周年。
重大文化工程《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舞美卷”于今天(4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首发式。《大全》“舞美卷”全方位介绍了粤剧舞台美术,为继承者提供了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和工具书,人们从中还可观照到粤剧舞美发展的荣光,毕竟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曾专门到广东定制戏服。
新华社 踏入香港文化博物馆的粤剧馆,香港粤剧帽饰老行尊陈国源身着一袭镶着金线刺绣的唐装,搭配红色围巾,显得精神抖擞。已逾鲐背之年,他依旧步履稳健从容。谈起馆内展出的粤剧帽饰与服饰,他神采飞扬,声音洪亮。被称为香港本地粤剧服饰“活字典”的陈国源,投身帽饰和服饰制作领域已逾60年。
一台戏能够顺利演出,戏服管理尤为重要,争分夺秒地换装,恰如其分地登台,服装是形象工程,错不得、乱不得,如果忙中出错,戏服有失,会影响戏的品质。因此戏服师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守在幕后的戏服师虽位不在台前,实则一直隐形地附着在舞台之上。
12月11日和12日晚,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作为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大戏展”入选剧目,将在北京市二七剧场上演。本届大戏展好戏连台,京剧、昆曲、粤剧、晋剧等遴选自全国的10部优秀剧目将在北京各大专业剧院上演。
6月30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文史讲座之广府新语(95期)讲座《广州戏服新魅力》在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顺利举办。讲座由省级非遗项目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凤婷主讲。
广州粤剧院表演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六国大封相》大约在170年前就上演,寓意团结和庆祝,演出时要求戏班角色行当齐全、阵容鼎盛,它除了具有仪式感,还展现整个戏班的阵容及行头。 传统例戏《天姬送子》中的反宫装。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广州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8月24日,广州市文化馆持续了近5个月的“粤剧文化推广季”顺利落幕。活动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多元化展示粤剧艺术,全面科普粤剧知识,为市民游客带来丰盛的视觉和知识盛宴。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正是第15周年。
当面料中的“软黄金”香云纱邂逅粤剧折子戏,二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23日,夏日午后,南沙湾畔,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非遗开放日主题活动华美亮相。据了解,活动以香云纱与粤剧折子戏的“跨界融合”为亮点,让传统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刺绣分南绣、北绣,除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之外,还有京绣、鲁绣等亦各具美名,流芳天下。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广绣与潮绣的合称。
广州粤剧院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6层,包括1200座大剧场、500座小剧场、3个60座小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并与西邻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在三层通过连廊连通,一体化设计实现观演、展览、交流资源配置共享,剧场主楼的大面积开敞屋面将打造为室外生态粤剧茶馆。
《大龙凤》系列作品展示 受访者供图 北京798艺术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秀”近日是一场接一场。在专业观众面前,设计师的作品要获得一致认可并不容易。来自2000公里外的珠海团队,决定来一次大胆尝试,将珠海非遗项目——粤剧与现代设计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