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疗让夏日的新疆吐鲁番成为不少养生爱好者的康养目的地,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沙疗的魅力。沙漠能成为吐鲁番的名片之一,不仅因为它的康养功能,还因为这里的沙漠常年与城市“零距离”接触,沙漠与绿洲在这里实现了和谐共处。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世界唯一一座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植物园。建园50年来,这里累计引种植物800多种,先后引种驯化成功的荒漠植物有700多种。保存的荒漠植物有500多种,其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150种。
【光明时评】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设立一周年。据媒体报道,一年来,国家植物园完成了植物种类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2000多种,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植物1.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9月22日,2024年中亚青少年创客营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启动,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塞拜疆、中国等7个国家200名青少年及教师代表相约新疆乌鲁木齐,通过“体验式互动式交流”深度感受中国新疆魅力,促进科技文化交
火焰山下支边情 民族团结薪火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古今中外,无论是叱咤历史风云的英才人物,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无不是将个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同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家与国,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援疆,作为一个时代的特殊命题,凝聚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野外近十年逐光而行的日子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馆长、新疆自然博物馆馆长、新疆植物学会副秘书长李文军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开展药用阿魏等相关研究,曾在《人与生物圈》刊发过《新疆的药用植物阿魏》一文。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来了!这个周末,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开门迎客”,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在真实科研场景中与公众面对面。小编选取了位于祖国“东西南北中”的5个即将开放参观的科学装置,带您提前看看。今天,我们来看看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
5月20日,记者从新疆生地所了解到,本届公众科学日,该所安排的线上活动主要有直播和科学视频。据了解,分布于天山山脉的伊犁野苹果,不仅是我国新疆天山野果林区中珍贵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现代栽培苹果的祖先,也是我国经济林资源中的基因库,近年来,由于放牧、开荒、小吉丁虫害等原因,伊犁野苹果
人民网乌鲁木齐9月3日电日前,新疆吐鲁番市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力有序推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葡萄沟景区、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库木塔格沙漠景区、火焰山景区、吐峪沟景区、交河大景区、艾丁湖景区、盘吉尔怪石林、托克逊县夏乡南湖杏花村、火焰山大景区、沙漠植物园景区、火云谷景区的13家景区已恢复开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沟布依鲁克学校将“葡萄精神”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学校思政大格局,以孩子们看得见、尝得到、感受得到的“扎根边疆、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葡萄精神为象征物,构建了以葡萄“根、藤、架、枝叶、果”为主线,“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铸、内化与认同中,通过集体记忆的方式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秋意渐浓,塔克拉玛干沙漠气温下降,刮起了东北风。沙漠腹地不断传来“哐当哐当”的机器轰鸣声。塔架下,身着红色工装的科研人员,正操作着大型环境钻探机向黄沙覆盖的地底探寻,取出地下600多米深处的岩芯。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科研人员操作大型环境钻探机钻取岩芯。
从风沙肆虐的荒凉沙地到一碧万顷的万亩林场从防治污染重拳出击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不遗余力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力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20世纪60年代,陕西延安县梁村人民公社社员们在为栽树作准备(资料照片)。人们把缓坡修成水平梯田,在陡坡上挖鱼鳞坑植树,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