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良田沃野进入冬种时间。余杭区瓶窑镇福山家庭农场内,果农们连日来为600余亩果园覆盖秸秆,为土壤铺上一层厚厚“冬被”。“今年我们的农场可以说是秸秆消耗大户了。”福山家庭农场负责人胡静崎语气里满是喜悦,“果园一共覆盖使用秸秆2000余吨。
来源:贵州日报 农作物的产量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曾经,籽实被人们视若珍宝,秸秆却被丢弃。今年以来,全省多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捡回了曾被废弃的“另一半农业”,记者近日通过走访,见证了秸秆从“废物”到饲料、燃料、肥料的华丽转身。
原标题:青海探索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多种模式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消息,自我省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覆盖西宁市湟中区、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2024年,垦利区承担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共计实施玉米秸秆精细化还田1.6万亩,扶持2家实施主体实施了3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增加了5台秸秆收储运设备,进一步提升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秸秆既是农业废弃物,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王裕丰)今年,武穴市花桥镇积极探索水稻秋收后秸秆科学处理与综合利用有效途径,走出一条“集中离田、处理转化、循环利用”的新路子,在完成“一根秸秆的闭环”中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农民日报 今年麦收时节,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麦田结束收割,秸秆迅速离田,不远处的标准化养殖场中的肉牛也开始悠然享用它们的“新口粮”。“秸秆是个宝贝,曾经想起来头疼得很,如今不仅能变‘肉’,还能变‘肥’,高值利用、多种收益。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8日讯(通讯员 文内 赵介江)近年来,临武县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从秸秆焚烧,再到“变废为宝”创造效益,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提升耕地质量、企业养殖健康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有需要就找村里,可以借机器用,免费的!”近日,笔者来到常山县同弓乡关庄桥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巡查,并和油菜种植户沟通秸秆处理事宜。关庄桥村党支部书记洪振胜相告,这样的志愿者服务队每个村都有,负责在村里宣传秸秆回收利用相关知识。
来源:【新湖南云】近日,伴随着隆隆的机械轰鸣声,汉寿县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会在岩汪湖镇新民村千亩示范田举行。演示会现场,多台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不仅高效完成稻谷收割任务,还能对剩余秸秆及时进行粉碎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收割方式中秸秆处理难的问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2024年以来,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火、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探索应用秸秆综合利用“五料化”模式,转变农作物秸秆“一烧了之”的处理方式,有效将火灾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席锈元、张鹏)“这一车装的大球盖菇有8000斤,销往深圳。”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利川市汪营镇红鹤坝村的利川市湘利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看到冻库里的大球盖菇整齐摆放,工人们正在装车。据公司负责人李美甲介绍,依托利川秸秆综合利用3.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苗银 通讯员 段阳东近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传来消息:我省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党组会研究等工作程序,共拟定了32个重点县,确山县为其中之一。确山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托克托县新营子镇马士窑村东睐牧业,看到厂区内一片生产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不断用工具筛选着秸秆包中的残留地膜,生产车间里多种大型机器高速运转、轰鸣不断,不一会儿秸秆就变成了饲草料整齐地摆放在仓库里。
原标题:衡南:秸秆回收利用有妙招 运往甘肃做防沙固沙材料红网时刻 通讯员 胡丁丁 刘湘林 衡阳报道每到农作物收割季节,秸秆处理就成了困扰农村环境的大问题。衡南县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方式,把秸秆“变废为宝”,整捆打包发往甘肃用作防沙固沙材料,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红网时刻新闻12月5日讯(通讯员 黄由鑫 朱雅娅)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秸秆有效回收利用是一个难题,如何做好秸秆“变废为宝”这后半篇文章?近年来,汝城县井坡镇积极探索秸秆“还田+离田”的综合利用模式,逐步实现秸秆从废料到饲料、肥料的华丽转身。
周梦琪11月3日,晚稻收割的日子,绍兴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收割机正在稻田中来回穿梭。边上的工作人员同时在用打捆机将秸秆打包,准备后续就地使用设备进行加工,实现循环利用。就地循环利用模式是绍兴市秸秆离田利用的一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