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字仲则,清代乾隆朝诗人,常州府武进县人,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后裔。黄仲则少年即有诗名,其诗学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七言诗极具“诗仙”风格,他曾在采石矶太白楼即兴作了一首七言长诗,时人惊叹“诗仙”再世,并一时纸贵。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清·黄景仁《杂感》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
#历史开讲#清代诗人黄景仁,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很早就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所以说他一生经历颇似老杜,但老杜少年时没什么生活压力,而黄景仁则从年幼就有生活压力,这连老杜都比不过。
黄景仁是清朝中叶人,距离李商隐时代已经接近千年,但是他以独特的敏感,贫寒多困的身世,感受着李商隐一样的悲凉抑郁,而发为情诗,有着李商隐一脉相承的凄美,而然更清丽明确,指向爱情,但是也同时能感知这爱情背后,是多重的人生的不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