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 “每年全球CNS刊物发表肿瘤相关临床研究数量超过5000个,但每年全球发布的肿瘤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数量为300余个,后续被FDA批准扩展适应症的药物为50余个,最终每年FDA批准的新药少于20个。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饶建宇教授带来了“SMART Diagnostic Tools for Precision Management of Ovarian Cancer”主题报告,台湾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的赖鸿政教授探讨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
“如果这一辈子老天一定要我得肿瘤,那我希望是淋巴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朱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是说。其言下之意是淋巴瘤虽不罕见,却是目前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即便如此,作为一大组肿瘤疾病的统称,并不是每一组淋巴瘤都如此常见。
据悉,“肿瘤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创建,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并协办,阿斯利康中国和默沙东中国联合支持,是落实“癌症防治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至今已经成功组建肺癌、乳腺癌、胃癌、妇科肿瘤等癌种的科普教育基地达287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合影 由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中卫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北京医学会2020年卵巢癌论坛暨第一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卵巢癌规范化诊治研讨会”,于2020年8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卫生健康行业科技人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医生临床科研能力,由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科研处、GCP中心承办的“医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暨肿瘤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于10月12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楼会议室正式启动。
【中国保险报注】1月24日午后,由非司公司主办的,叫做“2016重疾不重‘医·保’年度对话”在北京举办,此次对话的嘉宾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医疗界、保险界和投资界,讨论的是与医疗和保险有关的最前沿的跨界话题。【中国保险报记者 王方琪】1月24日午后,北京,晴。
蛇舞新春,暖意融融。2025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却依旧忙碌非凡。科室里,600位住院患者正在与病魔顽强抗争,28名医护人员放弃与家人欢聚的时光,坚守在临床一线,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5月20日,以“汇你我力量·点希望之光”为主题的全国“520国际临床试验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行。↑宣传活动现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理念。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9月12日,夜幕降临,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九号的一间教室灯火通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和“4+4试点班”的本科医学生迎来一门新课程的第一节课。“我希望大家永远记得,在医学里,知识早晚会被更新或淘汰,但思维方式不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语涵11月19日,药物研发论坛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跨国药企负责人、国内创新药企负责人、医院临床一线专家等齐聚一堂,从肿瘤免疫疗法、“中西合璧”共促创新、创新药临床评价等不同角度,共话新药研发。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尊敬的李宁博士,我谨代表我的母亲写下这封信,我们都是来自波兰的医生,2023年她被诊断为肺癌,2024年肺部出现了新病变。我想询问她是否有可能参加HS-IT101注射剂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如果能够入选,我们愿意在试验期间搬到中国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