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春分时节,“春捂秋冻”要注重捂哪些部位?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吕沛宛在会上回应,“春捂”应着重捂背、腹、足,但需“上薄下厚”。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春季,有些家长在气温稍暖之后,急于给孩子更换薄衣服,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温度起伏导致孩子出现身体不适;而另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过于“春捂”,反而在春季长身体之时,穿的太厚,影响他们的生长和代谢。那么春季应该如何做好“春捂”?家长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有没有激动的搓手手?小编预祝大家小长假快乐!外出游玩要关注天气,注意身体哟!01老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呢?从中医角度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自然变化,春天阳气升发,就像刚点燃的小火苗一样,需要保护它,不让它灭了。所以顺应时节要“春捂”。
来源:健康中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在秋季气温下降时,不要过快地增加厚衣服。处暑时节,早晚天气有些凉,老人、小孩可以适当地增加衣服,但是年轻人还是以夏季的衣服为主。到了九月中旬后,大家可以增加一点厚衣服。
进入春天已经有一段时间,却没有想象中的微风拂面,凉飕飕的春风吹在脸上反而有些许“冷酷”。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寒气侵扰。此时也是受凉的高发期,所以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从这天起,北半球正式进入“昼长夜短”阶段,气温回暖。春分时节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吕沛宛表示,要“依时春捂”。发布会现场。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快要进入秋分时节了,又该如何“冻”呢?
随着春天的来临,人们的爱美之心开始了,望着柜子里的花裙子、花衬衫,早已开始蠢蠢欲动,但中医有句话叫“春捂秋冻”,要想一年身体好,记住:棉衣千万别脱早。什么是“春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别急着把冬天的棉衣棉裤脱了,仍需捂一捂。为什么要“春捂”?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但早晚仍显寒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这种天气变化容易对血管造成压力,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如何科学地“春捂秋冻”,却是一门学问。对此,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袁莉妮给出了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