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电影《上岸》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据主创介绍, 《上岸》通过再现以海庚子为首的疍民,经历各种天灾人祸的悲惨生活和与命运抗争失败的故事,以及历史时代与现代生活的强烈对比,突出反映了我党我国政府在实现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克洪近日,佰意影业宣布将投资出品电影《上岸》,并即将启动该电影的制作。5月23日,电影《上岸》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和自治区沿海地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终生生活在海上,没有文字历史记载,被称作“疍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日前,电影《上岸》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该片以福建宁德沿海地区疍民上岸为主题,通过电影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海庚子一家三代人生活的变迁,展现疍民极具特色的风俗、风情与文化。
不在田畴不在墟,一家三代水为居。在广州南沙,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一年四季居住在船上,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人们将这些生于江海,居于舟船的“入海”者称为“疍家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疍家人陆续上岸定居,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澳月亮湾海上渔船点点南澳舞草龙南澳渔民娶亲8月16日中午12时,历时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几十条渔船浩浩荡荡,从位于南澳南渔村的月亮湾双拥码头起锚出海,开始了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四十多年特区经济发展,当初那些小渔村已然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物不是,人已非。
7月12日上午,由台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中共台江区委文明办、台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台江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学习践行活动在苍霞人家生活馆举办。
在福安市下岐村的村部,置放着连家船的模型,真实的连家船,比模型更小:每只小船不过五六米,宽约一米二,船体结构简单,上面有拱形的蛋篷,船侧有一双长桨,底部的船舱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水舱用来装载鱼货,后面的空舱用来放置衣食杂物。
福州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他们常年居住在海上,以船为家,在清朝之前几乎都没上岸,甚至有些朝代还称他们为“贱民”,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有着特殊的文化。
■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编者按耕海而生,靠岸成村,这个特殊的“海上人家”族群便是疍家人。海南疍家人散居在沿海各市县,陵水和三亚是主要聚集地之一,人数已超过1.2万人。长久的生产生活中,疍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海上特色的族落衣帽、居屋、饮食、民歌、婚嫁等民俗文化。
福州软件园马鞍山“被害婴儿墓”遗址位于软件园A区公交总站旁边的山坡上,埋葬着福州天主教会仁慈堂所收养的因病死亡的婴孩,数量有数千具之多,见证了晚清至民国年间西方教会举办儿童慈善事业的真实状况,也是民国年间“福州仁慈堂事件”的重要历史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