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钟颐AI生成图片算不算作品?人和AI的贡献如何科学区分?擅自使用别人的AI生成图会不会侵权?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浪高过一浪,背后的版权归属之争也愈发凸显。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者限于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也就是说,不具有法律主体性质的AI,是无法拥有著作权的。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为何要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生成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作品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在刷短视频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内容疑似AI生成。每次看到这,有人难免产生疑问,平台是怎么识别出来的?肉眼看到的明明是真人啊,为啥怀疑是AI作品呢?一般情况下,单纯由AI生成的文章可能较难被直接识别出来。
关于印发《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2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信管理局、公安厅(局)、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苏州常熟法院日前审结一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纠纷案,认定原告林某对提示词的修改以及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细节设计的修改体现了其独特的选择与安排,生成的平面图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作品,判决侵权方在其自媒体账号连续三天公
自动驾驶、聊天机器人、电商直播甚至医疗保健,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利。但是也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诈骗,比如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或者制作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赚取流量等等。
记者今天(14日)获悉,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办法共14条,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0日报道,几十年来一种通行的理论认为,那些此前大多由中等收入阶层承担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取代,最终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另一方面,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劳动效率,还能借由互联网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