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亦行亦游 探寻流动的文化——体验河北五大旅游带③9月21日,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碧空如洗,美不胜收。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清代诗人孙谔一首《夜过沧州》,描绘出沧州的运河美景。一船明月,亦行亦游。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皖苏交界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境内,一段长约28公里的河道穿过广袤的田野、繁华的城市,流淌古今,千年不息。这条河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异常珍贵。河边的石碑上赫然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渠古道泗县段”。
河北日报客户端 【文化自信】一条流动的大运河文化带——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铺展新画卷■ 习声回响: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报告金句: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傍晚时分,一艘游船驶向大运河景区五河交汇处。 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继城市漫步(Citywalk)火爆之后,乘船游览成为时下北京城市旅行的新潮流。河流是城市的水脉,也是文脉。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的大运河文化带,途经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等区,沿线建设成果丰硕。
7月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运河保护利用情况”专场,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庞云冲出席会议,介绍德州大运河文化景观带“一廊六片”规划设计方案。
晨曦中的沧州市城区大运河公园 孔超 摄中新网石家庄7月14日电 (王天译 崔志平 鲁萍 赵栋)雨后的河北沧州大运河市区段绿茵葱葱,碧波烟霞,如同水墨画晕染开来。在沧州市运河区文旅局工作的王韬,一大早赶来定格下大运河的雨后美景。
江苏省无锡市是依京杭大运河而生的城市,近年来,当地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为核心,持续推进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文化遗产整理、保护修缮开发、工业遗存再利用等方面的保护实践工作,逐步将大运河两岸建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图为古运河畔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晨景。
涵养水源,复绿山体,美化景观近日获悉“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工程”入选2024年省级山水示范工程可获得1亿元省级资金支持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四大类13个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夯实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基底提升沿线空间品质“大运河是鲜活的‘生态绿肺’,此轮修复工程
新京报讯(记者徐美慧)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作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实施收官之年,截至目前,行动计划所提出的59项任务均进展顺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