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高质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情况,发布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案例显示,针对噪声污染相关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经江苏省检察机关督促推动,13个设区市均出台文件明确噪声监管部门职责。
近日,有市民反映,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玲珑苑小区周边有工地在施工,天未亮居民就被轰隆隆的施工作业声音吵醒,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接到举报后,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接诉即办”,目前,施工扰民问题已得到解决。执法人员在施工工地看到,有大型机械正在工作。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13个部委和单位发布《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13年发布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手工监测达标率同比稳中有升。
最近太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接到太原佳境观邸小区居民反映在小区附近有个工地最近一段时间晚上都在施工噪音严重扰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做出处置收到投诉后马上就办的记者和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往现场记者了解到此处不是工地而是一处土方堆场场地手续齐全常在夜间进行出土
“以前每到凌晨,拉货车的轰鸣声、装卸货的嘈杂声,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质量,自从上次向你们反映后,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安装了双层隔音玻璃,效果很好,这下睡觉踏实多了。”近日,家住广州市荔湾区兴隆北路的居民陈阿姨拉着回访的街道纪检干部的手感激地说道。
噪声扰民是当前公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投诉举报25.4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的59.9%,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1位。
扬子晚报网12月16日讯(通讯员 秦公轩 曹慧琴 记者 陈勇)近日晚上10时许,南京秦淮区紫杨佳园小区住户朱女士报警反映,楼下某户的空调外机噪音巨大,严重影响其休息,请求民警协助处理。民警及时上门处理接警后,光华路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赶至现场。
近日,花都区花东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市民反映,表示位于花东镇金港城社区金谷北路的某商铺业主将空调主机的废气和热气排放到小区的公共区域,且店铺夜间经营,空调主机产生的噪声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处理。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奔赴考场,怀揣着梦想和期待,全力以赴地书写着未来。考场内外,东莞多部门为高考保驾护航。12345热线24小时在线,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生活及考试环境。工地施工好吵,影响孩子们高考怎么办?东莞数万考生奔赴考场,迎接人生中重要的一场检阅。
来源:【长沙晚报网】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何乐)为切实有效减少机动车噪声扰民等现象,长沙交警面向广大市民征集机动车噪声扰民违法线索,市民如发现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可以通过“长沙交警”微信公众号上的“机动车噪音扰民”模块进行举报,交警部门也将第一时间受理查处。
近日,海口市发布了《海口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简称《办法》)。据悉,原《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于1995年公布实施,关于征收排污费、申报排污事项等内容已与2021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不一致。
西施女士居住在一个高档小区,惬意盎然。然而,近来却饱受噪音困扰,王婆、梅超风一伙在小区广场和附近公园架起音响设备,美其名曰“舞蹈健身”[尬笑];楼下的虚竹夫妇常在家里搞舞会party,势如拆楼[我想静静]。不堪其扰又无法消失的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今天,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投诉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61.3%,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一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重庆11月2日电 (陈琦)“高新区大学城南路大卡车整天轰鸣”“渝北区两路街道有居民养鸡鸭24小时不停叫”……近日,不少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小区周边存在不同类型的噪音扰民现象,重庆相关部门及时现场查看并予以回应。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睢阳区的刘女士3月15日求助称:“南京路与归德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宇鑫国际小区5号楼2单元楼下几个月前开了一家足浴店。这家足浴店将大型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了小区内,空调里流出的水及产生的噪声,给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